看书味 >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312部分

第312部分(2 / 2)

也不知道武安伯明不明白这些内情,居然委托他去说情接下这活计,真是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意味啊,钱国舅暗暗叹道

出了武安伯府第,钱国舅又想起那个问题,归德千岁怎么会看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银铺?他很明白这外甥女,绝对不是什么小门小气的人物就算弄了这么一家银铺,不闻不问也不增本注资,就任由它在那里半死不活也太奇怪了

想来想去,原因只能出在人身上,比如以东家模样出现在这个银铺的李佑?

联想起前几天李佑被罢官的事情,难道现在李佑无官无职后,准备经商开银铺,并且和归德千岁拉上关系合伙?

别人听起来觉得可能是笑话,被罢了官的李佑有什么资本与归德千岁这样有钱有势的人合伙?

但钱国舅对李佑的底细却是很清楚的他知道扬州盐业巨头金百万非常看重李佑这个女婿,那可是钱多的像海水的人物、天下最有钱的人之一,当然有资本和任何人合伙做生意

难道金百万出资、归德千岁出资加出势,两边要合伙通过李佑搞这么一家银铺?以金百万和归德长公主的档次,这家银铺以后必定小不了,在京师绝对要风起云涌

想起这个,钱国舅艳羡万分,怎么他就没有这种好机缘呢

别人看他这个国舅风光,其实他就是苦逼,挂着好不容易求来的垃圾三品虚衔,要钱没钱,要权没权,每年靠着太后那点赏赐过苦日子自从前年监生血案那事后,太后对他也有点冷落,赏赐少了

家族资源都给了大哥,宁侯爵位给了大哥,金百万奉送的几万盐引也给了大哥,如今这位好大哥却一拍屁股去了南京消闲养老,只留他这苦二弟在京师混日子

天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熬出个爵位来,看起来希望加渺茫万一太后小妹先闭眼,自己什么也不是了如果是自己先闭眼,只怕什么也留不下

感到自己走神了,钱国舅将神思收回来发现一个商机不容易,想从武安伯这个老狐狸手里把那块山地抠出来,还是要想法子帮他摆平长公主

但他知道,自己去找归德千岁,纯属自讨没趣不夸张的说,估计是门难进脸难看还有个法子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从另一当事人李佑这边入手

可是想起李佑,钱国舅又皱起了眉头他和李佑根本一点人情都没有,相反,还闹过不少次仇隙

前年李佑去国子监审查监生血案,将他最有出息的儿子给抓了出来,最后落个革去监生功名,戍边效力的下场,直到今年才悄悄地回了京;

去年他陪伴天子南巡,到了扬州想摆出皇亲国戚架子找金百万勒索钱财,然后被李佑挡住,送了一个“滚”字

不过回想起往事,钱国舅发现这两件事都是李佑得罪自己,而不是自己得罪李佑

反正自己现在没能力报复李佑,若放下不值钱的脸面,大人大量的表示原谅他,李佑会不会感恩戴德?自己好歹是国舅,少掉自己这个敌人,李佑也是愿意的罢?这里面可能有机会

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

这两天,李佑闭门谢客,在官场交游中十分低调。一般的礼节性拜访都不再出面,家里顿时清静不少。

他本来想悠闲度日,有什么事情等到过完年再说。但是去了趟银号之后,发现自己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出现只要委任几个手下并点拨几句,便自动步入正轨、一切蒸蒸日上的现象,

看着银号现状,李佑产生了极强烈的时不我待之感。超前的概念都在他脑中存着,别人是没有直观感触的,所以他必须要亲自强力推动。

故而李佑不得不一边喊着劳碌命,一边继续操心起来,今天他便出门去了户部。异地汇兑中,官府库银流动可是个大业务,想在这方面下手,不能绕开主管银子的户部。

所以李佑虽然与户部的关系很不和谐,但仍然硬着头皮去户部,他的想法就是自己先去探探路,如果不成功就请归德长公主出面。

当然,据他自己估计,失败的可能性是八成,谁让他是李佑而不是别人。但他可是从来不会放过一线希望的人。

到了户部门外,李佑如今只能算是缙绅名流,没有官袍护体,自然没法直接进去。他便掏出名刺连带银子,一起递给门官。

他如今的名刺很简单,不再是以前那种密密麻麻们写满官职名称,动辄二三十字的样字,现在上面只有“虚江李佑”四个字。

大道至简,有四个字足矣,至少目前京师各衙门中,百分之九十的官员都知道这个名字和代表的身份。

户部门官显然也是知道李佑的,这种大衙门的门官,消息甚至比很多官员还要灵通,眼睛也更亮。换成别人呈上这种不屑加任何点缀的装逼名刺,早被撕烂并扔出去了,但李佑是那特殊的一个。

门官不敢拿出平常的怠慢劲儿,接过名刺并麻利的收起银子后。恭敬的问道:“李先生将名刺投给谁?”

李佑想了想,在官僚机器中,若想办点没旧例的新鲜事,只怕找谁都不想负起责任,干脆就找那最大的,行不行就是他一句话。于是对门官答道:“不知晏尚书可否得空?”

门官便手持李佑的名刺,向里面禀报去了。不多时,门官出来。对李佑道:“尚书老大人正好得空。李先生请罢。”

李佑承认他很吃惊,虽然因为段知恩和白侍郎,近来与彭阁老这一派的关系有缓和迹象。但作为亲手毁掉了晏尚书入阁机会的人。他实在没想到晏尚书居然如此痛快的接见他。

他原以为要遭遇一些刁难或者拒见,没想到如此顺利,有些不能置信的随着门子向里面走去。还好这是户部。不是暗藏杀机的军营重地,否则打死他也不敢这样随便进。

户部占地几乎比其他任何衙门都要大,别的不说,这户部是六部之中官吏数目最多、内设机构最多的一个,所负责的事务也极为庞杂。

李佑跟着门官连穿三道门,才进入了堂官所在内院。又被引到一处高堂门外月台上,便有把门的进去禀报,随即他又被带入堂中。

屋中烧着火盆,点着香炉。淡淡的烟雾里衬出晏尚书淡淡的神情,这就在李佑的预料之中,如果晏尚书对他十分热情,那才是活见鬼。大概晏尚书也只是看在最近他李佑勉强发挥正作用的面子上,才顾全大局勉为其难的接见了他罢。

晏尚书不想与李佑虚情假意的客套,那太恶心,他拉不下这个身段。只开门见山的问道:“你到户部有何事?”

“在下欲与户部谈一桩合作。还请老大人支持。”李佑答道。

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是有事求上了门么?晏尚书不动声色不置可否的低头饮茶,静待李佑自己说。

“在下经世之心不改,欲通兑天下为己任。京师今有惠昌银号,明年欲在扬州建分号。试营两地之间银两汇兑,此乃利国利民之道也。还请户部协助。”

不得不说,晏尚书对这个话题有些兴趣。作为主管朝廷银子的尚书,他当然知道异地汇兑的好处,当然也知道天下确实需要这么一套汇兑体系,只是缺乏有实力的人去做而已。

这种事实力稍差一点就是做不起来的,对李佑的野心,晏尚书不怀疑,但对李佑的实力,则持保留态度。但他不知为何没有问这些,直接问道:“你想要户部如何做?”

李佑道:“异地汇兑的好处,无需多言。那扬州财税重地,每年上缴两淮盐课及扬州关税三百余万。若有可能,在下期待户部可拿出一小部分通过惠昌银号进行汇兑,算是试行。如果功成,后年起便可以大规模推行。”

这些上缴的课税,一直是靠地方上的衙门押运入京。如果能通过银号汇兑,那边扬州分号收了银子,这边京城总号收到凭证或者可靠信息,便可以将银两兑付给户部,显然省时省力省心得多。

李佑之所以将扬州作为试点,道理很简单。扬州税银多,消费也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