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284部分

第284部分(1 / 2)

>    不过听在别人耳朵里,仿佛答应的太痛快了,不太像是李佑的风格,这又是正话还是反讽?

汪拾遗便起身劝道:“你这次要忍耐住,万万不可出手!”

李佑:“……”

潘部郎随即也开口道:“大局为重,意气用事绝非智者所为!”

李佑:“……”

“你如此年轻,而那彭阁老日薄西山,你何必与他纠缠不休!听老兄我一句,得放手时须放手哪!”董御史如此劝道。

面对一屋子挥之不去的怀疑神色,李佑无奈道:“在下没有在彭阁老身上吃过什么大亏,谈不上多么恨他,诸君勿虑!”

左部郎笑道:“听说最近你在归德千岁那里大受欢迎,我等都猜测是你鼓动的她去斗彭阁老,所以想的多了些。这次千岁殿下来势凶猛,也不知彭阁老能否挡得住,甚可令人忧虑。”

众人便一起为彭阁老长吁短叹,他老人家要一怒主动辞职可就麻烦了

五百一十五章 似是故人来

李大人的历史太过于晃眼,就差赌咒发誓写保书,这才打消了同党们的疑虑,彼此告别回家。

路上李佑不由得犯嘀咕。今天举行聚会的目的和意义,莫非就是同党们为了拦住他出手?

他这帮同党都是科班正途出身,道路通顺平坦,与李大人那一路走来遍布荆棘的另类路途自然不同。

但是若不披荆斩棘,逆流直上,现在他李佑只怕还在苏州府里当着坐冷板凳的小小知事,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被知府找些由头发落了。

次日,别人摸黑起早在寒风中上朝,李佑摸黑起早在暖轿中巡城。

出了家门,李大人懒洋洋的打了哈欠,靠在严严实实的轿子里打起瞌睡。外面有上百军士差役前呼后拥,有了状况自然会叫醒他。

再说他是因公代表朝廷奉敕巡城,有天子赐予的仪仗,路上了其他大臣,不必考虑叙礼或者回避,很省心,不必担心频频被叫起。

这与餐风饮露辛苦朝参比起来,李大人舒服的堪称天地之别了,所以他最近被全京城的官员猛烈吐槽并羡慕嫉妒恨无数遍,真不是没道理的。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由袁阁老亲自奏请逐出朝堂的…更可惜的是既能免朝参,又不失圣眷和威望的法子,很难找到。毕竟对于一般京官而言,被免朝参就相当于失势了。

而且天子被大臣和祖宗法度绑架了勤政责任,每逢三六九日上皇极门受苦(百余年前理论上应该天天视朝)。当然是要苦一起苦,不会轻易让大臣去舒服。

轿辇随着轿夫步伐,很有节奏的晃动,这最适合打盹,李佑便香甜的沉浸在回笼觉中。

“老爷?老爷?”

熟悉的轻唤声将李佑从睡梦中唤醒,迷迷糊糊中感到似乎是长随韩宗的声音。他睁眼看了看轿窗,声音是从帘子的另一端。也即是寒冷的外界传来的。

李大人重重的咳嗽一声,外面韩宗听到后,自然晓得老爷已经清醒过来。连忙又凑近了一步,禀报道:“老爷,有人拦街告状。如何是好还请示下!”

哦?李大人在醒后的短暂失神中先是纳闷了片刻,他巡城时刻与朝会时间是一致的,特点就是很早。在这冬季清晨,居然有人舍得钻出热被窝,跑到街上来堵他这个五城提督御史告状,一定是有天大的冤情哪。

随即他又想起,这是他上任以来,遇到的第一遭拦轿鸣冤,处理的不能太草率。严格来说,百姓拦官员轿告状鸣冤是不合法的。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如何处理是很有讲究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若真像脑残电视剧里那样动辄亲切的下轿接状询问,那就完了,以后别出门了,告状的百姓会将你从家门口堵到衙门口的。

但表现的太冷漠。也不是好事,更何况李大人新官上任没多久,正是敏感时候。

李佑正考虑是当街询问展示亲民形象,还是热情周到的遣人送他去衙门等候,亦或让他去找分管各城的巡城御史告状时,便听到窗外韩宗又禀报道:“小的上前看过。听口音是虚江人。”

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李佑当即吩咐道:“本官要下轿!”

这年头很重乡情,李大人如果表现的稍有冷漠,必定要被戳脊梁骨,传回虚江县也不太好听。再说能从苏州府虚江县来到两千多里之外的京城讨生活,还有心气来告状的,估计也不是特别底层的人。

待李佑下了轿子,前面差役自动分出一条通道,并紧紧护着李大人走上前去。

一名裹着厚厚冬衣,斗篷罩体,兜帽覆头的人跪在道路中间,冻得通红的双手高举状子。

在李佥宪的示意下,差役将状子收上来。李佑接过状子同时,随意对告状的苦主吩咐道:“抬起头来!”对原告、被告察言观色是理刑官的基本功,很多细节都在人物的神情中。

苦主仰起头,与斗篷连带的兜帽落下,露出一张颇有风韵的美貌妇人瓜子脸儿,年岁约莫三十余。

李佑很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盯着她看了又看,直看得这妇人忍不住羞涩,耳红面赤,垂下头去。

最终李大人还是想起来了。他虚江县所认识的女人中,九成都是妓家,良家女子委实不多。面前这个女人的气质,显然是良家出身,所以可供追忆的范围很窄了,动了动脑子便记起来。

“你不是那城隍庙的韩神婆么?怎的到了京师?”李佑惊讶的问道。

景和六年他还是县衙典史时,被陈知县委派负责求雨之事。县里城隍庙打算办抬神游街,那庙祝便让妻子凭借美色来县衙寻他李佑疏通关节。这韩娘子就是城隍庙庙祝的妻子了,平时在庙里负责接待女客,所以人称韩神婆。

李佑还记起,庙祝貌似是姓戴的。而且在那年,戴庙祝刚筹备妥当,正要意气风发的游街求雨时,他李佑踢了一脚龙王神像,老天便下雨了,游街仪式很悲催的戛然而止。

旁边差役和军士瞧见李大人微微出神的样子,不由得窃窃私语,莫非是李佥宪在家乡没发迹时的老相好找上门了?虽然年岁大了几岁,可体貌也够诱人哪,那时候李大人正是最少年好色时,不见得在乎。

李佑下意识发话问过,才发现不妥当,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下与美貌女子拉家常,太不庄重了,闹不好要给自己找绯闻。

连忙指派了几个人,吩咐将韩神婆送到衙署去,等巡城完毕后回了衙,再正式升堂审问。

随后李大人继续巡城,在轿中简单看了看状子。原来是韩神婆与丈夫戴恭祝贩运货物到京师,但在崇文门外的税关全部被罚没了,戴先生也被宣课分司抓了起来,于是便把官司打到他这里。

心里想起这韩神婆告状,李大人忍不住苦笑。很明显这是那税关宰肥羊,查处此事,并辨明冤枉后平反,肯定能在京师招致好评,而刚上任的他也需要这个名声。崇文门一带人流很大,有消息将会传得很快。

但告状的是个美貌妇人,那为她做主就有点变了味,很容易传出绯闻。听说以前有所谓爱惜羽毛的“清官”看到美貌女子告状,先毫不怜香惜玉的打个半死,以免招致对自己不利的风评。

闲话不提,围绕皇城转了一圈,李大人完成巡城任务便回到衙署中。先将今日的各种文书扫了扫,确定没有太要紧的事情,这才传令升堂。

那韩氏在衙署等待时,倒也没遭什么罪,衙中吏员差役都小心供着。不然美貌妇人进了衙门,被调戏几句太家常便饭了。

上了堂后,李大人免了韩神婆的礼,拿出公事公办的模样,拍案喝道:“我朝分设五城御史,纠劾京师地面官吏军民并受理京师词讼。崇文门外皆属南城,你若有冤情,可赴南城御史处控告,拦截本官实为不妥之举!”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