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184部分

第184部分(2 / 2)

没有大臣出来表示不同意见,因为毫无必要,协理汛期河务只是临时两三个月的差遣,不值当较劲。

再说凤阳巡抚已经有过奏请,要求在汛期调拨精干人员分头督导各处河务,其他书友正常看:。那李佑是扬州府的官,也在江北凤阳巡抚辖下,他本人又是年轻体壮,精力旺盛到还有闲心关注禁中之事,就近调遣他去抗洪抢险天经地义,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圣母太后近来气血不顺,还是少惹为妙。

话说回来,本朝立国三百年,黄河夺淮入海贯穿始终,也是黄河持续为害的三百年。可以说,黄河是中原腹地的第一心头大患。

若是黄河有个三五年不决口,不闹出或大或小的洪灾,那就要谢天谢地祖宗保佑了。

一旦黄河垮堤决口(常常是在开封府一带),滔滔洪水便顺着泗水流域南下,最终直接冲击淮河,夺淮河河道入海。

大水漫灌之下,不但沿途徐州、宿迁等地遭殃,淮南淮北作为黄河大水的目的地,更是隔着几百里也中箭,被黄河生生灌出了洪泽、高邮、宝应等大湖。为什么如今淮南湖泊星罗棋布比江南水乡还多?那都是被黄河淹了几百年的“功劳”。

看三国演义,常说袁术占据淮南、兵精粮足,古时候大概是这样,但要放在当今简直就是个笑话,哪年能不逃荒就是好年景了。

龙兴之地凤阳府更是黄河水患的重灾区,为什么凤阳人委屈的唱起花鼓词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就是被几百年来黄河南下逼出来的,若太祖皇帝天上有灵,估计也会为此很郁闷。谁不想造福乡里,谁不想衣锦还乡唱“大风歌”,但黄河他也管不住。

话扯远了,却说武英殿上大臣默认了太后折腾李大人,但仍然继续沉默,对李佑的奏章不发一言。

因为那些气势逼人的凌厉言辞里摆出来的都是事实。难道成化朝的万贵妃、万历朝的郑贵妃动摇国本不是事实?难道天启朝的皇帝乳母客氏凌虐正宫不是事实?难道崇祯朝的周后十八年畏缩怯事不敢谏一言不是事实?自宣德起,其他时期也好不到哪去。

奏章很容易看懂,对国朝宫中的荒唐,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一代又一代的国本问题,更是让文官闹心的老大难。李大人将原因总结为中宫失位、皇后衰微导致宫中妖孽滋生,也不是没道理的。

李佑之意通俗的说,就是选秀太矫枉过正,选来的太子妃或者皇后个个都是寒门小家碧玉,没钱没势没见识的三无女人。这样的女人在普通人家当贤妻良母够格,但当皇后内无帮手外无援军,只有被欺负的份,有的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运气好的皇后熬成了太后就爽了,运气不好的,凄凄惨惨中等死罢。

皇后好歹也是母仪天下的人物,毫无尊严的被胡乱欺辱难道就符合纲常伦理?名义上的六宫之主镇不住场子,那就是阴阳失调,自然宫中乱象丛生、奴大欺主。甚至要连累到太子,导致国本动摇,危及社稷。

别人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总结的不如从另一个时空穿越而来的李佑透彻,毕竟在看待历史的视野方面是穿越者的强项。

而且李佑的奏本从逻辑上实在不好反对。如果要反对李佑的分析,总得提出自己的见解。宫内的问题明摆在这里,如果与皇后势弱无关,那原因在哪里?只能说历代天子失德了…

但是谁都知道,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先帝都是祖宗。指责当今天子还可以博一个敢言名声,但去指责先帝可就过分了,和骂祖宗差不多。

许次辅考虑再三,终于站出来赞同道:“李佑所言极是,以前如何不论,今后如何不论,本次选秀可试行之。”

许次辅自然有他的考虑。虽然皇后过的好不好与他无关,他的权位也不依赖于此,同时他没有刻意帮李佑刷存在感的心思,书迷们还喜欢看:。

但是如果皇后靠谱一点,宫中消停一点,对于夹在外朝与宫廷中间的内阁,特别是首辅次辅来说也算是件好事。他可不想像以前那些宰辅大学士一样,为了皇帝家的破事焦头烂额,硬气了就失去帝心,软弱了就被外朝指责为奴颜婢膝,甚至两面不是人的无可奈何挂冠而去。

次辅出了头,其他大臣们便纷纷发言赞同。与李佑不对付的,在这件事上没什么利益纠葛,倒也无所谓,甚至倾向于同意。有些仕途无望的心里开始算计自家有没有合适女儿或孙女,反正李佑已经给出了大义凛然的道理,跟着附和就好。

情势如此,太后也不好驳斥李佑奏章了。殿中众卿皆感慨道,某人都滚到扬州了,还能不远千里的闻风而动。区区一封奏章便定下了国策,又让李佑投机刷声望成功。

但为何李佑的投机总是成功呢?他才弱冠年纪啊!不过似乎也不算完全成功,李大人再次挑起了太后的恨意,真期待他在汛期河务上栽个灰头土脸给大家看看…老天也该治一治他了。

众人没预料到的是,在未来数月内老天确实几乎将李大人的官路灰灰了,但李大人的命格实在太逆天了,逆天的令人发指,硬是挺了过来。

昭凤殿中归德长公主得知后,手抚小腹,暗叹自己在投机取巧方面确实不如那个男人。不过他所言确实有理,自己之前有点短视了。

其实远在扬州府的李佑本人对结果很无所谓的,皇后爱怎样便怎样,只要他引起瞩目,完成刷存在感和展示才华见识的既定目标就行了。

扬州府和淮安府、凤阳府同属江北,但扬州城里向来是一片乐土,三百里外淮河的事情仿佛离这里很远很远。

江都县正堂李佑尚不晓得朝堂上的事情,正在忙于县试的准备工作,他叫身边人中学历最高的崔师爷从论语中出了一道考题,又下帖子邀请几个致仕老前辈发挥余热帮忙阅卷,其他书友正常看:。此外考试所用役夫、纸张、什用都要提前筹备。

一片忙碌中,李大人忽然得报,金老丈人携带数千两巨款来访。

这可是金百万首次到县衙拜访女婿,李大人想了想,便传令将金百万引进后衙花厅叙话。

那金百万见了李佑便道:“老夫前来,欲将所欠盐课尽都补上,不令贤婿难为也!”

李佑暗道,这老丈人嫌丢面子和窝囊,一直不肯补交所谓拖欠“盐课”,今天却主动到县衙送银子,一方面对自己比较服气了,另一方面是有所求啊。

金百万见李佑不言不语,又主动道:“今年江都县的额定盐引,以及应缴盐课,皆包在老夫身上!必不使贤婿考绩难看!”

又解决了一个难题,请你继续…李佑依旧沉住气不言不语。

并非他对老丈人傲慢无礼,同样一件事情也是因人而异的。拿出这笔银子对别人而言,算是向他表示了巨大的诚意,值得热情对待。

但是万儿八千两对金百万而言,只能算拿出来投石问路罢。若就此表现的热情起来,也太显得浅薄和没见过世面了。

面对女婿的默然无语,为了他开口已经连续主动抛出两个条件的金员外终于晓得了“沉默是金”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他便另起话头道:“那高邮杜正简是老夫的旧相识,看在往日情面上,贤婿可否放他一马?”

李佑神容严肃,“他触犯了国法,如何惩治自有国法处置!”

金百万貌似叹息道:“杜家仅剩了一个幼儿?可怜可悯哪!”

“杜家上下还得谋生,你若有门路,烦请帮衬一二,书迷们还喜欢看:。”李佑也不打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