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发迹 > 第102部分

第102部分(2 / 2)

“刀大人,为了免得你误会,咱们还是把话都直说了吧。我这一次来,是想让你帮个忙!联系一下缅甸那边儿……”

刀瞻辰正在那里胡思乱想,何贵又开口说道。

“缅甸?”刀瞻辰被这两个字震回了神儿,“知府大人,您要联系缅甸做什么?我跟那边儿的人没什么交情呀。”

“呵呵,没什么交情?刀大人这话可不太可信呐!”何贵笑嘻嘻地说道:“西双版纳跟缅甸交界,每年光是往返的茶客就络绎不绝,大人身为宣慰使,在缅甸那边又怎么会没有认识的人呢?就算不认识,听说过的也总该有吧?”

“我说没有就没有……”刀瞻辰“忽”地站了起来,一脸怒色:“知府大人,你可别故意编排我!”

“我怎么编排你了?刀大人,我就只是想让你帮我当个中间人,跟那边做做翡翠玉石的生意罢了,你着什么急呀?”何贵有些不解地问道。

“……你说什么?你要做,做生意?”

“是啊。缅甸盛产翡翠玉石,可他们那点儿人口,又能用得了多少?西双版纳正好毗邻其国,不利用这个地利多弄点儿过来,岂非是暴殄天物?刀大人,你说是不是?”何贵问道。

“这……现在就有人在做这种生意,我们何必还要再多此一举?”刀瞻辰重又坐了下来。他刚刚还以为何贵是想讹诈他跟缅甸那边交往过密呢!清廷跟缅甸打过仗,虽然打到了缅甸境内,也逼得缅甸国王主动上书称臣赔罪,却也是损兵折将。所以,如果何贵向上面告发他跟缅甸那边有联系,肯定会给他惹来不小的麻烦,就算最后不会有什么事儿,但也不是破点儿财就能对付过去的事情。

“虽说现在有人在做这种生意,可是,那只是小门小户的生意。我要大规模的,反正,不让缅甸那边儿的人把自家的翡翠挖光,绝不罢休!还有暹罗的宝石,我也要!”何贵大声说道。

“这……”这人有病!刀瞻辰看着何贵那有些发狠的表情,微带些担心地问道:“大人,你有那么多钱吗?”

第二卷:京城沉浮录 第一百六十六章 告状

更新时间:2008…8…11 19:49:12 本章字数:5622

钱可别来找我要啊,我攒点儿钱可不容易!

不怪刀瞻辰有这种想法,实在是这清廷的官员打秋风都成习惯了,没本生意也是做得忒精,他们这些土司、土目什么的早就怕了。刀家虽然做了几百年的车里宣慰司,还算是有点儿积蓄,但树大招风,每每都是那些官员们打秋风的头号对象,境况也不算富裕。何况,何贵还是狮子大开口,说什么不把缅甸的玉石翡翠挖光绝不罢休,还想要暹罗的宝石,这些加起来,光是本钱就需要多少?

不过,何贵接下来的话却让刀瞻辰放下了心。

“我拿瓷器、蜀锦跟他们换!”

云南有玉溪古窑,盛于元代和元末明初,是明朝之时,除去景德镇之外,能够生产青花瓷的第二大窑厂;还有临安府的建水、绿丰,所出产的瓷器、紫陶亦是精品。虽说如今这些窑厂已经不复往日的盛况,但是,如果能够有一条固定的且销量巨大的渠道,再兴盛起来也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而且,这些窑厂距离普洱也并不算远,正可以利用。

“一个瓷瓶,怎么着也得换上几大块翡翠原石,或者是等体积的翡翠吧?”

虽然东南亚的这几个国家早就已经开始跟中国进行贸易,不过,瓷器、丝绸等物的贵重程度在这些国家依然是非同小可。而且那还是对这些国家沿海地带来说的,对于其内陆地区的那些人来说,价值就更要上扬一筹了。有地人甚至一辈子也只是听闻瓷器、丝绸之名而已。所以。何贵地这个算法虽说有些过头,但也没高到太多。

想到那些翡翠或者翡翠原石被拉进普洱进行精细加工,再加上暹罗、缅甸、安南的其他产品。诸如苏木、胡椒、沉香、豆蔻、树胶、象牙等等,可以想象,普洱日后有极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茶叶、珠宝、药材以及香料等物品地集散地。

到那时候,嘿嘿……光是想想这生意做起来之后,每年能有多少金钱入帐,何贵都忍不住要流些口水出来。

他真的是非常想感谢历任的云南官员们。因为自古以来。不管是哪朝哪代,就没有什么人想过去发展这边境商贸,除去茶叶与铜之外,普洱历来的官员对其他的商业行为都只是任其自然,很少插手,就是插手,也大多是限制而非促进!要知道,边境贸易可是十分发财的。而且,有组织地大规模商贸活动与自发的商业贸易也不可同日而语,许多东西在云南边境或者是暹罗、缅甸以及安南都很平常,可如果运到内地。那价值立码就要翻上几番甚至是几十番、几百番,反之亦然。所以。这个赚钱机会在何贵看来简直就是平白捞过来的,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也非常的少,真是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意思,除了赶路有点儿累之外!

“早晚,老子也得把缅公路给修出来!”

何贵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狠,除了因为路实在不好走,还有就是受到了刺激。

因为李侍尧就在修路。

中国历来缺铜,云南的铜矿在清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廷常年维持着百万大军地规模,军饷几乎全都要靠云南运出来的铜铸钱支撑着。只是,云南的路况不好,加之各种矛盾也比较多,所以,每年的产铜量都在减少,运出去地也是如此。乾隆不得已之下,才把李侍尧这个能臣调到云贵出任总督,其最主要的目地,就是让李侍尧能想办法将云南的铜又快又多的运出去。

而李侍尧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赴任没有多久,就找出了云南产铜量减少的原因,“实乃私铜之价高于官铜价格倍余之致也”。官府收铜,每百斤不过才五六两,可私铜的价格却是每百斤十一二两,而且,官府还限制私铜的买卖,那些铜矿主们自然不乐意多挖了。反正挖得再多也挣不了多少,说不定还要亏本儿。所以,铜产量减少就成了必然现象。对此,李侍奏请乾隆放开私铜买卖,称“省铜斤,官价轻而私价重,小民趋利,往往有偷漏走私,且多有不愿为官铜者,甚者竟欲停工……奴才窃以为计,不若令将官运之铜全数交完后,听其将所剩铜斤,尽数交易,不必拘定私铜额度!”

而在请求将私铜合法化的同时,为了将铜大量的运出云南,李侍尧还下令铺设运铜官道,而且是强行派下的任务。何贵所在的普洱府也有铜矿,自然也接到了任务。不过,李侍尧这条政策听着好像是好,实际却并没有考虑到各地的情况,并且在派下任务的同时还设定了完成的期限。为此,何贵跟总督衙门打了两回嘴仗,可惜这一回人家李侍尧站在了朝廷大义的“理”上,他讲得再多,再有理由,也只能老老实实的遵照执行。

所以,何贵才会发狠要将缅公路修出来

尧比上一比,看看到底是谁厉害!只是,发狠过后,就把这事儿忘了……那可是缅公路,真要建起来,得多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一路都是樂山峻岭,又得多少土木工程和地质专家才行?这年头有这种人才吗?

*********************

“老爷,何贵成立了茶事局,正在整顿普洱茶市,不少私茶商都已经被赶出了普洱。有不少官员都非常不满,您看是不是……”

“是不是什么?那些家伙自己买卖私茶牟利,每年都要闹出多少事儿来?何贵整顿茶市,天经地义,我又能说得上什么来?”听着手下大管家赵一恒的话,正在批阅公文的李侍尧把笔一掷,怒道。

“可那何贵没经您的同意,就……”赵一恒跟随李侍尧日子已经有了几十年。倒也不算太惧怕自己这主子地脾气。“老爷,这云南,除了铜。还不就只有一门普洱?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