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恶明 > 第203部分

第203部分(1 / 2)

>沙肌?br />

这些人其实是有个共性,朝堂中的各位大臣们都是眼红了许久,他们手中都有一棵摇钱树。摇钱树的名字叫做“京师商团”。

“黄锦为朕操劳了这么多年,也该休息一下了。”

令人不舒服的安静过后,嘉靖皇帝悠悠然的话语在殿堂之中响起,黄锦浑身一个激灵,连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跪了下去,能看到大太监黄锦地背后已经是完全被汗水湿透了。只是跪在那里不说话。

“养老的银子朝廷就不管了,黄公公在关外可以有偌大产业的人,出关养老也就是了。”

尽管大家不知道关外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可是皇帝的这个处置,无疑就已经是判了流放,大明的常例是在流放的道路上动手杀头……,黄锦什么话也不敢说,只是在那里磕头。太监本来是天子内臣,天子家事自然没有大臣愿意插言,不过接下来地话。却是人人动容。

“朕和陆卿家从小为伴,也不忍看陆卿家如此的辛苦。还是回家休息吧!”

语句虽然是轻松,可是脸色却是森然。那边的陆炳表现的比起黄锦要正常许多,不过从来都是红光满面的脸色突然间变得灰暗许多,陆炳走出来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几个头,开口说道:

“多谢陛下恩典……”

虽然是镇定,不过话音之中还是有些颤抖,看着皇帝的处置,在朝堂上的众臣终于是维持不住镇定。微微的有些骚动了起来。

不过现在的殿堂内外已经是进行了换防,穿着并不那么体面地秦军士兵们替换了那些光鲜的大汉将军和侍卫们。而且这些大臣们心里面都是明白,这个延绥地副总兵周林既然是安然无恙的进入了紫禁城,说明整个京城地防务都已经是给秦军接管了。

当御马监禁军的副将和太监田信一起出现在这里的时候,所有人更是清晰无比的认清了形势。

文武百官之中有几名勋臣和文官突然之间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趴在黄锦和陆炳的身后连连的磕头,明朝虽然是绝对的皇权,不过文官系统,勋贵系统的权力也是特别地大,就算是皇帝也要是忌惮几分,所在很少有撕破脸的情况,更不会出现这种臣子好像是平民在衙门一样地场面。

完全的奴颜婢膝在那里重重的磕头求饶,已经是多年不见的场面了,所谓的朝臣士大夫的风骨此时都是荡然无存,在朝廷上的众臣看到这些人,反应再迟钝的也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大家的心中都是惴惴,因为有些事情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是帮腔过,反倒是礼部尚书严嵩在那里表情虽然是颇为的严肃,心里面却有些高兴。严嵩的发迹还是在一年前去湖北扫墓。

这个墓可是嘉靖父母的墓地,祭扫之后回京,严嵩口称墓地有种种祥瑞之像,让嘉靖皇帝大为高兴,这才是慢慢的发迹起来,在这之前的严嵩虽然是素有能臣的名声,可是根本不会有什么重要的职司,自然没有什么分肥的机会,当日看着京师商团后面的勋贵发财眼红不已。

没有想到此时却可以在旁边看热闹,抽身事外,而且这次的动荡过后,严嵩估计自己可能还是要上一个台阶。

“这几位卿家可都是忠心之臣啊,前段时间朕为赋税忧心的时候,几位卿家可都是极力的说,官家不可与民争利,至今寡人想起这些话,都觉得真是忠心之言。”

下面的谁还敢接话,只是在那里听着嘉靖自顾自的说话,显然是积蓄了一年多时间的怨气都在此时发泄了出来,听得皇帝在那里继续悠悠然的说道:

“不与民争利,这话当时让寡人惭愧无地,朝廷无钱,边镇的官兵连衣甲粮草都置办不完全,还谈什么保家守土,若是鞑子入关,难道你们要把这利送给鞑子吗!”

语气突然的严厉,嘉靖皇帝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颤抖着手指着下面的大臣怒骂道:

“为了这利,你们把朕变成了聋子,瞎子!!”

整个殿堂上无人敢继续站在那里,顿时是跪倒了一片……

第三百七十四章 尾声 新政 真实

锦被发配辽东边镇,刚出京城就有锦衣卫追上来,宣道诏书,或许也没有这个诏书,最后的结果非常的简单,黄锦在附近的树林中上吊自杀。

嘉靖皇帝的奶妈是陆炳的母亲,双方可以说是从小的交情,而且陆炳在嘉靖登基这些年还是做了许多实事,所以皇帝也并不算是心狠手辣,只是把他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面,也已经是了不得恩典。

京师各种从洪武立国,成祖靖难,以及在历代的大事中存留下来的勋贵们有十几家彻底的消失了。

这件事情民间自然是流传着这样那样的版本,不过都有一个名字叫做“检地案”,事情的起因就是收取关外新开垦的土地的赋税,但是检地无法成功,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反应,到最后一方举起了刀。

现在的东厂和锦衣卫都是由三太监统领,太监田信与周林合掌御马监禁军,事实上证明,在朝廷里面朝臣如果和内官勾结,皇帝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出去,在那里就会变成一个瞎子和聋子。

不过也就是仅仅如此,皇帝拿下了陆炳和黄锦以及他们的党羽和依附者之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异动,原本进入京城的秦军和御马监的禁军已经是全副戒备,用来防备京师城外的十二团营的反扑,但是皇帝的旨意传出城外之后,十二团营地各级将官监军。都是顺从的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事情到了如今,就连嘉靖自己都是有些纳闷,这一年多来,自己的每一道有关于京师商团的旨意都是会被内阁驳回,想要直接让自己的太监下达中旨,但是司礼监拟票的中旨外朝知道的不比自己晚多少。

而且渐渐地什么消息也是不会传到自己的耳中,国库愈发的贫瘠,嘉靖都以为自己已经是被权臣架空。朱家天下已经是快要变色了,谁也没有想到,费尽心机的调来了忠于自己的边军,破坏祖制让边军进京。

动手清理的时候却发现是这么地容易,难道自己的判断错误了吗?

嘉靖皇帝始终没有注意到的是一点,自己不能通畅下达的旨意只有那些有关京师商团产业的旨意。说白就是,不能耽误臣下发财,可是京师商团的种种手腕,京师商团的高层人物太过煊赫。他们的动作让皇帝产生了戒心,接下来所有的举动在皇帝的眼中就都是和谋逆相关了。

事实上唯一能够证明谋逆相关地也就是锦衣卫在抄没山东大盐商黄平,也就是黄锦的堂弟家产地时候,发现了当年陈聋子和刘十三的反乱,都曾经在黄平地手中收取过钱财资助,这是为了换取盐路的平安。

其他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只能查到贪墨和渎职。蓄养兵马之类和谋反息息相关的举动是一点也没有,不过文人和锦衣卫东厂等机构对于编造证据还是有丰富的心得。关外庄园的护卫队员和商号的护卫们都是被当作造反谋逆豢养的死士等等。

皇帝掌握住朝政之后,边关严阵以待地防守。也无从谈起什么庄园的粮食和赋税了,现在地国库依旧是空虚异常,虽然说是抄家有所补充,可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