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恶明 > 第173部分

第173部分(2 / 2)

闻刀的嘴唇都是有些干裂,也顾不得摆什么‘尚书‘的仪态,他的脸上全是黑灰和血渍,双眼布满了血丝,听着手下军官的禀报:

“大人,现在周围十里左右的村庄城镇都已经没有人了,攻城的民壮找不到啊!”

这四天的战斗,第一天的战斗,闻刀从临带出的亲兵居然折损了一百多,已经是稍微有些战斗力的青壮士兵也是折损了近千,几次杀上城头,都是被那些平时看起来草包的卫所官兵杀了下来。

因为闻刀和刘十三其实多少有些正规军的底子,所以对于攻城的战术和大型武器的使用并不是和普通的乱军那样一无所知,但是用撞车砸开城门之后,却发现里面早就是被城中征集起来的民壮用石块堵死。

挖掘地道,邹城靠近微山湖,挖下几米之后就是地下水喷涌,好在闻刀也是听到过当年的刘六刘七兄弟攻城时候的法子,那就是把周围的村民抓起来,让他们在前面当作肉盾,这个法子开始的时候颇有用处,要知道当年的蒙古鞑子就是这么攻城,先前出发的时候,刘十三还特别的说过,不要骚扰周围的民众,这是咱们将来控制的地盘,还要在这里征兵收税,但是现在的闻刀已经是红了眼睛,根本顾不上了。

绕过邹城不是不行,但是邹城的位置是交通要道交汇的地方,为了迅速的到达济宁已经是绕过了阳,如果说对邹城不管不顾的话,恐怕还没有到济宁的时候,后路就已经被人抄截了。

;_州的首府就是在阳县城,若是不占据邹城作为据点,到时候阳调集兖州的民壮兵马和邹城这几千兵,把后路一断,和济宁的兵马前后夹击,那就万事皆休了。

在闻刀的心底其

外的想法,自从刘十三和他兵合一处之后,他说一不地位迅速的消失了,首先是刘十三本就是微山岛刘家的嫡系,刘家的家兵家将自然都是听从他的号令,而且刘十三几年的守备坐下来,干什么都是规矩在,没有了闻刀的那种匪气也是让大家的放心。

闻刀一直是想把青壮们转化成自己的力量,但是始终效果不大,除了在蒙山中拉出来的两千马队,剩下始终是有逃跑反抗之类的事情发生。刘十三也是带着两千多铁甲来到了临,可是裹挟的青壮随着时间的进行,加入刘十三的部队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一贯是对叛军深恶痛绝的地方士绅,也开始尝试着跟叛军接触了。

当然,一贯是在草莽之中的闻刀当然是不知道什么叫做规矩,也不知道稳定得好处,他得想法始终是觉得乱,只有乱才能火中取栗,获得好处。

本来这次的事情是闻刀和刘十三按照刘十二没有决裂之前给他们的计策,攻打济宁,预先的计划是双方合力,一同动手攻打济宁,不过他身边的亲信告诉他一件事情后,他顿时是忍不住了。

泾王已经是五十多岁,算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被乱军掳掠之后也不寻死,但是若要他出面做什么事情,那是决不可能,好在是闻刀已经是知道有这个招牌,做事情要方便不少,不然早就一刀杀了。

不过泾王云淡风清,心智坚定,可是他几个儿子未必没有这个心思,泾王和青州的衡王算辈份都算是嘉靖皇帝的叔父,嘉靖皇帝从湖北的小小兴献王一跃而成了大明天子,让这些世子们都是心中不安份了起来。糊涂蛋毕竟是很多的,有些人看着叛军现在的势头这么大,就动了别的心思。

比如泾王的世子在闻刀绑架他们的时候,还算是安分,也学他老爹讲究什么朝廷的大义名份。等到刘十三带着军队来了之后,泾王的世子也算是见多识广,看过朝廷的兵马。但是刘十三的这些部队虽然是叛军,可是军容,军纪,还有装备,那种散发出来的气势都是震撼之极。

而且刘十三做官几年也有了朝廷的官员的气度所在,这样的做派自然是更得泾王府众人的好感,所以泾王世子主动的和刘十三接触,表示了些和善的态度,谈了些条件。这个事情被闻刀知道后顿时是火冒三丈,他心中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可是他却又不可能跟着刘十三斗。

刘十三手下的兵马要比他多,而且即便是闻刀手下的精兵也大多是刘家的家兵,刘十三若是发号施令怕是九成的兵马都要听从他的命令,所以这次等不到什么双方都是准备完全,决定自己先带着自己的嫡系出击。

闻刀对官军的战斗力充满了鄙视,他觉得凭借自己的六千兵,还有勇猛的马队,一定可以很快的打到济宁,到时候,哪怕是刘十三占据临,自己霸住济宁这个富庶的地方,到时候双方各自管理一块地盘,也省得彼此之间有龌龊。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邹城这个地方这么难啃,按照闻刀的算计,城头上失去的官军已经是快要两千多人,但是还是士气高昂,拼命的死斗。闻刀知道,自己带过来攻城的六千人也已经是折损了上千,当真是挖心一样的疼。

禀报的那名军官算起亲戚关系来,还是闻刀的远方堂兄,看着闻刀坐在那里发呆,禁不住大着胆子建议说道:

“要不去请二爷排援兵过来……”

“啪”的一声,鞭子已经是重重的抽了过来,一直是不发一言的闻刀赤红着眼睛站了起来,喘着粗气说道:

“不用二哥来,咱们自己就能拿下邹城,你现在带着人去修理云梯,让马队下马,咱们动手再攻!”

事情和江峰在登州下得论断差别不大,江峰私下里跟内眷笑着说过:

“年轻人的性格冲动,做事情往往被情绪左右,破绽百出!”

在闻刀刚刚开始攻打邹城的时候,也就是五天前,通州城外的大运河码头,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兵丁,军官们扯着嗓子喊:

“船上的东西都丢到码头上面去,现在都是被征用了……”

“快些上船,快些上船,咱们去兖州杀贼!”

第三百二十章 朝鲜民卫

登州已经是完全的冷清了下来,那些逃难到北方的难装运到船上运到朝鲜,现在鲁南战火已经是慢慢的烧了起来,但是他们都会选择更加近面一些的莱州的林家岛和石臼港。

京师商团现在在登州驻扎有代表,原本他们以为山东的这次难民就可以把江峰完全的撇开,但是江峰的战船和士兵在石臼港杀了一圈之后,马上就是急火火的来这里请求拜见江峰。

烟台山千户所的兵营防护严密,可不是这么好进去的,他们在石臼所作的事情本来就是不可告人的,掀翻出来恐怕也是杀头的买卖,自然不敢闹的太大。但是这次外流的人口可当真是不少,京师商团虽然是在朝鲜拿到了几万人,可毕竟都是第一次做,船上死了不少,到了关外的庄园又是死了一批,加上反抗被杀,逃跑被杀,而且这么多的庄园平均分配,真是有些僧多粥少。

谁都是知道关外的土地,人越多,可以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就是越多,获得利润也就是越大,京师商团很多人都是打起了蒙古鞑子的主意,九边的边军对于蒙古已经是以主动出击为主了。

而且都是仁慈的喜欢活捉,因为活捉以后可以把人卖出去,赚来银子。

不过不管京师商团的人怎么求见,江峰都是以要紧张备战的理由,闭门不见,江峰对这件事情有明确的判断,捉拿朝鲜人为奴,那是因为朝鲜民风文弱,而且国家没有什么实力,那些人死就死了而且不用担心亲属。

可是这些山东的难民,按照京师商团的那种做法,只是要求青壮和儿童,把老弱全部的抛下来。那些人毕竟是大明的民众,各种关系都是千丝万缕,谁也不敢保证,这些人去了关外之后,会不会串联起来告官或者闹事。

江峰也是听说过,朝鲜人也有些串联闹事的,不过都是被武力占有优势的垦殖庄园的人杀个精光,尸体不是用来喂狼就是肥田,但是同样是国人的话,就未必敢这么做了,何况逃难的人中不少秀才之类的,这些人懂得律法,若是闹将起来,更是不可收拾。

还是登州的方法是最为稳妥的法子,以慈善的名义把人都是送到朝鲜去,在那里给安置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