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ng车辇行驰,跳下了马车,一着地在地上打了个滚方才站起来。
皇帝又气又恼,又觉好笑,尤其是看到慕容恒打滚的样儿时,“真是混账,早前不肯纳妾,只说要娶正妃,现在人都娶了,还不肯纳。”
慕容恪看慕容恒又莫名地觉得好笑,甚至还隐隐有些轻松,就如皇后所言,慕容恒没有野心,就凭他看重温彩的专情,就不堪重用,太重情的皇子是不适合做皇帝的。“父皇,四弟只是太看重雍王妃,你多给他些时间。”
“你后宅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也不少。妻贤夫祸少,你宫里有多少姬妾滑胎了?有时候身为男子就得有些手段,对那些背里使乱子的祸宅女人就不能心慈手软。你宫里也再添几个姬妾吧,早些育下皇孙,也好让朝臣们安心。”
“是!”慕容恪没有拒绝,对他来说这是无法避免的。
皇帝道:“一屋不宁,何以宁天下。好自为之,别再让朕听到你后宅那些琐事,你现在膝下无子,对于一代储君无子可是大过,连有孕的妻子护不了还靠母亲帮你护着,你还当真有能耐!”
他们父子已经很久没这样说话了。
皇帝的话虽然严厉,却也有道理。
慕容恪垂首听着,贺兰雪执掌太子宫以来,一直在用心追查太子宫姬妾滑胎的事,的确,皇帝这话让他无地自容,谢良娣、周良媛有用,不敢住在太子宫,还住到凤仪宫保胎,他怕的不就是有人背里下黑手么?
看来,不抓住这个背后的恶妇,他一日也不能安宁。
不仅要抓,抓住后还得将她千刀万剐。
“遇到困难,逃避不是法子。姬妾怀孕就送到凤仪宫,难不成要你母后照顾你所有的姬妾,你母后要打理六宫已够繁重,你身为儿子不为母分忧,还给她添事,这可是孝道?”
慕容恪脸上微红,那是愧色。
皇帝又道:“慕容懀淙惶吧珊笳兔挥姓庋⒛茄氖拢庖坏闵纤饶闱浚ㄓ泻笳材悴拍馨残牟倮凸隆!?br />
“儿臣恭听父皇教诲!”
“若非朕看不下去,才懒得过问你后宅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他一转手拿了一份奏折,看了一半便搁下了。
慕容恪心里想着,这太子妃还得早早定下人选,否则太子宫就会搅得难以安宁,可是他该立谁为太子妃。
郑良娣么?不行,这个女人让他至今也看不明白。
谢良娣么?谢家的地位、身份是够了,可他总觉谢良娣太柔弱了些,而且太子宫的姬妾也不喜欢谢良娣,与她交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周良媛么?这个是他心里最喜欢的女人,是能做太子妃的,可是周良媛的娘家到底太弱了些,又远居江南,鞭长莫及。
最后,就剩下贺兰雪了。
贺兰家文武兼备,贺兰绝是江南大都督,贺兰雪的兄长也有功名在身,可他并不喜欢贺兰雪,但又不讨厌她。
“父皇,儿臣欲调周树德入京任职。”
周树德,这不是周良媛娘家的兄长么。
这人是江南通政司的人。
皇帝眸子微敛,这分明是太子想提携周家。
当年,他便是提携周家,却亲手让周家越做越大,大到贵妃在后宫都要力压皇后两分。
提携容易,他日若要削减势力却得动一分心思。
“太子妃的人选,只能在谢氏、贺兰氏之间。”
慕容恪怔忡。
皇帝猜出来了!
“谢家行事得体,是我朝重臣;贺兰绝乃江南大都督,即将入京赴任。这两家一文一武,你还有甚不放心的?挑一人做太子妃。”
慕容恪最想立的还是周良媛,可很明显皇帝不乐意。
“此事,儿臣还需得与母后商议一番。”
皇帝没再接话,这个儿子还是在大局思虑上略差了一些啊。
龙辇进了宫门,一路到了议政殿外。
皇帝与慕容恪下了车辇,慕容恪恭送皇帝入了大殿,他立在外头,思忖一阵往凤仪宫移去。
慕容恪在凤仪宫吃了碗羹汤,便与皇后说了要立太子妃的事。
“母后,儿臣要立周良媛为太子妃,她行事得体,又懂晓进退……”
皇后脱口而出,当即否决:“不行!周良媛的出身相较其他几位还是低了些,若非你提携,她的两个叔父哪能做到知州位置上?”
皇帝不同意,连皇后也反对。
这让慕容恪越发记挂周良媛,总觉得她那么好,而他却不能替她讨到应有的尊贵。
“那母后以为,儿臣立谁为太子妃好?”
皇后想了一阵,“谢良娣的身子太弱了些,骨子里又有一股子文人的清高气儿。在郑良娣和贺兰良娣间择选一人。”
慕容恪最讨厌郑良娣了,成亲这么久,他就碰过郑良娣一回,那天夜里睡到半夜,他就听说谢
良娣身子不适,立马就开溜了,从此之后,再没去过郑良娣宫里过夜。
“母妃,立贺兰良媛为太子妃儿臣可以同意,儿臣想立周良媛为良娣。”
皇后的心情原还不错,一听这话顿时就恼了,“砰”的一声把羹汤重放在案上,“恪儿,你这是想要胁本宫么?上回便是如此,我要立郑氏为太子妃,你非要立谢氏,最后我们各让一步。这次,如果我不同意立周良媛为良娣,你便不立太子妃了吗?”
慕容恪一脸无辜,他是不大会说话,可这不是两相各有所取的么。“儿臣不是与母后商议么?”
“你这是商议?”要不是她亲生的儿子,皇后还真想给点厉害瞧,训斥,她又舍不得。对于这个儿子,她总是觉得亏欠太多,三岁多就把他送走了,没让他享受到半分的母爱,而今她想弥补,所以费尽心思地替他保住他的血脉。
“母后……”慕容恪的语调柔软了下来,笑道:“你不是说我这不会说话的性子随了外公么,我就是想立周良媛为良娣。”
“你宫里已经有两位良娣了,自来最多只能有两位良娣,让她做良媛,也不算亏待于她。”
“她怀有儿臣的骨血,性子又好,儿臣就是想立她为良娣。”
“对她好的法子多的是,不止立她为良娣这一条。你即便是太子,也要守祖制,太子宫最多只能有两位良娣,这是先例,不能违背,否则这就乱了规矩。”
“那儿臣就废了郑氏。”
“你……郑家可是南方的名门望族。”
“大不了,儿臣再纳一位郑氏女入宫,反正儿臣就是看不得郑氏阴阳怪气的样子。”
皇后被他气得不轻,她原是最看重郑良娣的,只是后来太子宫频频有姬妾滑胎,皇后对郑良娣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尤其是谢、周二人住到凤仪宫后,皇后又觉得这两位太子姬妾不错,在许多方向都要比郑良娣更好些,一来二人的性子温婉、柔顺,让皇后喜欢。
“若是郑氏果有大错,你废了便是。”
“儿臣多谢母后!”
慕容恪得了这句话,一路回了太子宫。
*
次日一早,大街小巷都在传一件事,一夜之间,京城宋、李、萧等几家的公子暴毙,或死于花街柳巷,或暴毙自家府中,死相怖人。
但,这事与温彩的倾城嫁妆来说,还是稍稍逊色了一些。
茶肆里,百姓们还在议论温彩出嫁时的十里红妆。
“早前啊,所有人都以为雍王妃的嫁妆花木,是真的花木,如今传来消息,那些可不是寻常花木,那些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宝贝,这花儿也有宝贝吗?”
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这茶肆还真有几个鬼崇的男子静静地听着。
雍王大婚,雍王妃嫁妆八百余抬,连陪嫁的花木都是宝贝,妈的,这也太奢华了。
“当然是宝贝,那是苞米种子和种植技术,还有土豆的、木棉花,更有一些珍贵的蔬菜种子,啧啧!我家表舅昨儿随皇上去了雍王妃的庄子,啧啧,吃的蔬菜、粮食,全都是从未吃过的美味啊!是真正的美味。你们知道窝窝头吗?”
众人摇头。
“这窝窝头便是用苞米面做的,有淡淡的甜味,吃起像白面馒头,不,是比白面馒头还香甜可口的东西。听我表舅说,雍王妃要献着苞米的种子,咱们京城的百姓有福喽,往后就可以吃自家种出来的苞米面、窝窝头。”
又有几人加入进来。
“我也听人说了,雍王妃手里的美味粮食不少,皇上要推广种植苞米、土豆。还听说那木棉花最是个好东西,能制寒被,还能制寒衣,穿上在身上就再也不怕冷了。最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