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都是当下最漫长,过去最短暂,未来永远看不到头。
六七岁的时候便当盒被当作垃圾丢到教室外面,天看着阴沉沉的要塌下来。十二叁岁数着包里的硬币和现金每天都在想可能活不到下个月,妈妈打回家的钱大部分要存着交学费,现在一文不值的尊严在那个年纪贵的要命,总吃超市半成品的胃也许在长年累月中硬化,顶着她的五脏六腑让她低不下头,弯不下腰。十八岁在电视机里面知道自己妈妈的死讯,被时间丢在了所有人的后面,谁都追不上。
阿澄几乎是在瞬间就把自己的小半辈子过了一遍,那些说过不去的事情都眨眨眼过去。漫长到可怕的夜晚,和一个客厅灯泡永远是坏的,进去两个人的影子会被月亮迭成一个的旧公寓,还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青春期,都在这一瞬间,伴随着一句‘是啊,都挺蠢的’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时怎么就觉得那么难熬?
她望着岩泉一的脸,听见了十五岁的自己在便利店收银台后面缓缓加速的心跳声,一下就想起来了。
岩泉一第一句话永远是‘谢谢’,从她手里拿过找回的零钱,提着一大袋饭团零食,再仓促地点头,留下算得上是落荒而逃地背影和便利店门口摆动的铃声。一直到暑假快结束的那个月,他攥着温热的硬币憋着口气,夸了一句她很好看。
阿澄抬起头,眼睛从鸭舌帽底下钻出来,平平地盯着他紧张到发红的脸,干巴巴地说了一句“谢谢”。对那个年纪的她来说,好看不是夸人的话,这和曾经写在她课桌上的一些侮辱性语言有点关系,也和一些不怀好意的警告挑衅有关系。不过关系最大的,应该还是她妈妈。她总是被人说和妈妈长得很像,最后都要加个但是——但是她太高了,但是她太瘦了,但是她个性太阴沉了,仿佛她尚未成熟的容貌是命运给的,而她配不上的馈赠。
他估计是被她的面无表情吓了一跳,说完匆匆跑出了便利店。不过从那天开始,他说的话变得多了起来,从便利店到体育馆这点距离,足够他问出她的名字和学校,还有她谎报的打工年龄,或许还能再加上一罐下班之后的冰汽水。
他们一起背着包站在路边等巴士,但回家的方向相反,每次她都要比他早上车,时间在汽水罐表面的水汽滴滴答答的痕迹里溜走。她站在巴士上,从窗户口看他,那变成了电影里的一场短暂的镜头,他扬起一个灿烂的笑挥着手送她离开,不断地回放回放。直到他有一天跟着她跳上车,车门嘎吱一声关紧,他们的青春期才被封存在这个满是人,满是声音的罐头里,开往回忆的终点。
阿澄笑着挪开眼睛,喝了一口酒,没搭理他断断续续地解释。叙旧叙的是以前,想的却是现在,这些话十六岁的青井澄需要,现在的青井澄不需要,时间让她变得既宽容又严苛。于是她打断了岩泉一,问他回国有什么打算。
“有联系过几个公司。”他说了几个。
“还是要回到排球场上吗?”她不意外,他的生活一直都很纯粹,又或者说简单,所以他不怎么擅长应付赛场下复杂多变的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不出意外的话是的。”
“你们真的一点都没变。”他和及川彻,他们是从小就认识,一起长大的挚友,他们的生活重迭到如果闹崩了估计得一人掰一半带走。他们像又不像,像在对排球的执着,对竞技体育的热爱,生命就像阳光灌溉过的土壤,生机勃勃。不像在及川彻第一次认识她的时候说,见过那么多次,用初次见面问候太生疏啦,还是用好久不见比较好。
而他——
“当时觉得这么说比较好,就这么说了。”岩泉一不自在地动了一下手腕,做贼心虚一样。
“说得像偷情。”她笑了出来。
他的脸又红了一点,因为话里那种潜藏的背叛意味。及川彻还和青井澄有联系,他回国之前就问过,及川彻和她好几年没见面,但是及川提到她的时候还是一副他们以后要怎样怎样的态度,他还没把她从生活里驱赶出去,即使他们现在是两条被国界分离的平行线。
如果青井澄也和及川彻一样,他或许根本不会那么在意“背叛”这种若有似无的东西。
“你们还有联系吗?”
“有吧,时不时,不过阿根廷和日本隔的不止是海。”还有时间,比起距离,时间要可怕得多。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在纸面上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动,到现实里,是真正的夜晚和白天。及川彻要训练,要练球,白人的地盘混进去一个亚洲人,他要融进去,比想象中还要花时间。而她则要上课,要写论文,毕业之后开始跟着团队跑采访,加班赶稿,下班应酬。他们本来就不多的时间被生活掰开成无数个碎片,留给对方的越来越少。
不过这不是什么硬性规定,因为已经不是交往的关系——他穿过登机口的那一瞬间,这条线就已经断开。时间这么昂贵的东西,不给也不稀奇。
青井澄在所有公开场合都说自己是单身,及川彻的社交媒体也没更换过状态。他说话语气习惯了那种肉麻腔调,从来都只是说说,没有任何实质影响和改变。而她身边男人也没断过,虽然充其量只能算是打过炮的关系,但是严格点,及川彻也跟这些男人没区别。
阿澄有些意外他这么问,“你们难道不联系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有联系啊,”他诡异地沉默了一阵,“不过之前大家都很忙。”
“懂的,男人的友谊从来不在联络上体现。”男人都说那种即深又浅的情感和男女之间的感情不一样,他们总是为此感到自豪,不论多少年不说话,再见面大家依旧可以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喝酒,是生生世世的挚友。还要抱怨女人跟他们不同——总是要情绪反馈,要关心,要呵护,要爱,否则一不留神感情就会雪崩一样,眨眨眼什么都不剩。最后总结一句,兄弟是一辈子的,情人总是断断续续隔叁差五的。
阿澄忽然走神想了想,现在岩泉一和她坐在一起喝酒,算兄弟还是算情人?
“所以你约我出来,是为了找个共享过你们兄弟时间的人叙旧吗?”
“啊?”岩泉一的表情有些匪夷所思,“就不能是单纯的见面吗?怎么说也认识了快十年。”
“没有联络的时间不算哦。”阿澄面无表情地否定他,“我不是你们那种大大咧咧的男人,没有见面的时候,我需要电话和短信还有社交媒体维系感情,四年多的断联相当于我们的感情已经死掉了。”
“难道不是你先拉黑我?”
“那你现在怎么联络上我的?”她十分理直气壮,“如果你想联系,就不存在断联。”
岩泉一被她堵得一梗,因为无法反驳。他确实没有想要恢复联络,一方面他和及川彻始终都是朋友,而另一方面,青井澄在他表白后骂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那天之后,他和及川彻每次联系,都会想起她愕然的脸。他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大方,及川彻和青井澄之间发生过的所有事情都开始让他不爽。
男人和男人之间实际上也有缺乏沟通的雪崩,只不过没那么喧嚣。他跟及川彻球场外的话题谈得并不算愉快,渐渐联系也就被框定在球场内,其他的生活心照不宣地一笔带过。
想是从回国开始,“那现在重新恢复联系,应该来得及吧。”青井澄依旧在日本,而及川彻已经定居阿根廷。
“重新?”阿澄歪着脑袋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岩泉一脑袋点了点,其实不用重新,他只要稍微早一点。从她离开便利店,被他介绍去体育馆开始就好。他那时候总是去练球,她在馆内忙碌,及川彻已经认识了她,他们出去吃过两次饭,饭店还是他推荐的。他经常在场内和她打照面,休息的时候两个人的距离就几步,她站在记分板旁边当记分员,扎着马尾,歪着脑袋看比分。
分数看完,眼睛就到了坐在一边的他身上。然后他听见她喊了一声“小心”,排球稳稳当当地砸到了他脸上。
晕晕乎乎地再睁开眼睛时,她的脸就在正上方,马尾垂下来,在他面前晃啊晃。
“你还好吗?”她问他。
他盯着她晃动的发梢,眩晕感一阵接着一阵,声音和画面从这里归位一直到及川彻介绍她停下。
从这里开始就好——岩泉一捂着发胀的额头,从这里开始,说:“我们认识那么早,”这句话他想过很多次,“再联系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啊。”
阿澄不知道在想什么,她的眼睛里看不出情绪,盯着他好一会儿,露出一个带点醉意的笑容,“想不想去我家坐坐?”
岩泉一眼睛瞪大了一些,“你家?”
“我家就在这附近,”她的肩膀歪了一下,靠过去,她放到耳后的头发散了下来,垂挂再他的肩头,眼前,晃了晃,“重新联系的话,第一步要从上门拜访开始才对。”
岩泉一买了单,跟着青井澄离开酒馆,酒馆的门关上之前,她的手臂伸进了他的臂弯里。
就像她想的那样,没什么距离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青春期的无知是种瘟疫,不知道怎么从心底冒出来,也不知道怎么扩散开,等察觉的时候,早就是尸横遍野,人人都是被群体操纵的行尸走肉。人多势众,病了的人要攻击没有生病的,因为他们不一样,太高了,太穷了,太漂亮了,太丑了。怎么样的特别都不行,必须也得生病,否则就总是那个少数派。
瘟疫遍布的校园生活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角色扮演py,有人要扮演小偷,娼妓,乞丐,有人要扮演法官,圣人和施舍的善人。外貌和家境很大程度上在开学的那天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扮演角色,潜规则,这是个不存在任何明确的规矩的游戏,不存在预判,只有进去这个环境,才会知道自己被分配了什么身份。
青井澄国中叁年当了两年半的少数,当过小偷,差点被当作娼妓,在成为乞丐之她认识了闺蜜。那会儿她太高,进校比大多数男生都要高一截,依赖身高和性特征维持尊严的男性角色会因为要抬头看她而被冒犯。她不够丑,女性角色都太早意识到容貌有一个值得竞争的标尺,不能和她站在一起。她也不够有钱有势,家长日和运动会从来没有家长参与的身影,老师的电话打过去,监护人可能在美国或者在瑞典,或者是一个名字都听不懂的国家,反正没什么人可以帮一个便当盒不翼而飞,教科书被画得一塌糊涂的她说句话,于是很多事情就在老师这个私人法庭的判决下不了了之。
她认识闺蜜后,闺蜜才知道她其实是有个妈妈,虽然很多时候都像个孤儿,学校里面根本没人会把电视频道出现的那个和她一样都姓青井的女记者放在一起。她还有个婆婆,小时候带过她,身体时好时坏,后来被舅舅接回回乡下养老,于是妈妈打来的钱要分一半给婆婆。一直到婆婆去世,她才知道这些钱都是舅舅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一说起以前,阿澄总是会想起这些事情,其实脸都记不太清楚,毕业纪念册被她丢掉了,大家又投入在扮演的角色,自己原本的脸反而面目模糊。提起来的时候也没有多少感觉,不恨,不怀念,不讨厌,甚至相比起来这些人,她更恨岩泉一一点。
很多年轻的爱恨情仇是极端的东西,可以十分爱,也可以十分恨,但不能够喜爱里面夹杂了希望他死掉的那种恨,那太复杂,太粘稠,十几岁的心只知道黑和白。然而认识的绝大多数人在阿澄心里什么都不是,她被生活教育得麻木又敏感,过分的恶意让她麻木,不够的爱让她敏感。
她总是爱给她很多爱的人,恨给她不够多爱的人。
国中时候喜欢过一个男生,他们交换过几次笔记,因为他坐在她的隔壁,两个人后来偶尔会坐在一起吃便当,说不上亲密,更说不上有多好,她只是太孤独才有点来者不拒。这种心情一直到她偶然听见他和其他人解释说“因为这种人看起来很好骗上床啊”才彻底结束。
后来认识岩泉一,阿澄总是会忍不住想他私底下怎么和朋友说起自己。她其实很清楚“很好骗上床”和“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认识她”这两个态度哪个更侮辱人,但最后还是全恨到了岩泉一一个人头上,带着以前失败的感情,被践踏的尊严,仿佛他真的十恶不赦,罪该万死。
这些过了十年再从头说起来,什么也不是。
阿澄挽着岩泉一往家走的时候只字不提他们以前的事情,只是说起来现在,谈她没有参与的部份,然后装作对他那些事情很感兴趣。她对他的感觉其实还保留在汽水罐子里,摇摇晃晃,过期的汽水现在只剩下了糖和水,喝一口有些腻味还有些怪。工作之后习惯了威士忌加冰的口味,连水都不加,练出来了好酒量,秃头水怪连着好几次企图灌酒最终都铩羽而归。说起来似乎能明白为什么学生时期的同学聚会总是外遇高发场所,因为大家可能都这么想,用喝酒的舌头偶尔啜一口糖水,也是新鲜的口感。旧情复燃,其实烧不出什么新鲜东西,都是旧的,烧干净了,大家再互相看看,和身边的人没什么不同。
他问她:“现在定居在东京了吗?”
她说:“谈不上定居,只是呆在这里。”宫城县那间老公寓已经出租,她帐户上还有一串数字,够一个单身女人过上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那是妈妈留给她的钱,是妈妈生命的数字,少一点她都得记清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最近有别的安排吗?”
“打算休息两天找工作,处理完剩下的交接手续,准备资格考试,还有安排面试。说起来很忙,感觉又像是在瞎忙,很多时候坐在那对着东西脑袋是空白的。”她的鞋跟都不高,走在路上肩膀和他差不多齐平,说话时喜欢把脸靠过去一些,金亮的耳环像道钩子,挂在他卫衣领口。
岩泉一耳朵听着,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挂在他袖子上那只指甲修成椭圆形的手,那上面是什么红色,樱桃红还是水红,他分不太清楚,没人给他科普这种常识。大学那几年一直没谈恋爱,约会过,她们的指甲也会涂上点颜色,还有发亮的水钻和颜色繁杂的绘图,放在桌子上,餐厅和咖啡厅的灯光照下来,指尖上一簇簇白色火苗,在他眼前晃动——一般都是约会没有下文才想起来,她们的手放在他手腕上或者手里,都挺好看的,只是没有什么感觉,那种白色的火苗连衣服都烧不透。
及川彻吐槽他和球场上的作风完全相反,是慢热型,还很保守,这辈子如果不学着怎么跟女人相处,结婚会很难。他那会儿二十刚出头,结婚想都没想过——留学的日本群体里有一种脱离了保守的土壤,开始反抗早婚传统的精神,他也算是反抗的那一批,因为觉得生活在他眼里和比赛差不多。如果主攻手不拿每一次进攻都当关键球的话,这场比赛不仅会输,还会变成一种闹剧,失去了比赛的意义。
‘要跟你一样这辈子不停地换女人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他讽刺及川彻。
及川彻当时义正言辞地反驳了这个说法,他说自己是专一的男人。
对谁专一?岩泉一差点就问出口。远隔一片汪洋的两个人,专一大概只是季候风,这一季起来,那一阵落,久而久之就成了心照不宣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