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喋血刀锋 > 第34部分

第34部分(2 / 2)

一周后,各地仰慕这位英雄的人们纷纷前来馈赠礼品、慰问致敬,络绎不绝;慰问电函更是雪片一般的飞来。由山东各社会组织、民众团体倡议,全国各省数百团体纷纷向国民政府发出请求特赦的电报,主要理由是:张宗昌祸国殃民数十年,罪大恶极,通缉令尚在,人人得而诛之。

冯玉祥听说此事后也设法营救,冯玉祥当下派人给老部下、济南市市长闻承烈送信,托他找出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曾对张宗昌下达的通缉令;再安排人给郑继成写申辩状请求南京最高当局赦免;还叫人搜集了郑继成的平生事略、报仇经过,撰写成文,和济南72个同业公会请求特赦郑继成的电文并在一起,合印成一本小册子,广为散发。

时隔不久,南京政府的特赦令颁布,郑继成走出了看守所。郑继成之所以被当局特赦,不光是由于各方说情请求特赦,更因张宗昌原本就是北洋军阀的余孽,多年来与国民政府为敌,不仅曾是当年刺杀辛亥元勋陈其美的主谋,且是个欺男霸女,巧取豪夺,劣迹昭彰,罪恶累累的大恶棍,国人皆称该杀。

各种渠道的报道都说张宗昌是郑继成为父报仇杀死的,其实在他遇刺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了疑团:

张宗昌是土匪出身,是有名的神枪手,要是有枪在身,十个郑继成也不是对手。而案发当天,偏偏事有凑巧,送别宴上石友三夸起张的新式手枪,颇有爱不释手之意,张终于将随身手枪送给石友三。是否石友三设计下了张宗昌的枪,众说纷纭……

在张宗昌逃跑之时,正好车站上停有一辆兵车,也在混乱中开启抢来,而郑确未伤毫毛,验尸时张的身上确有不少步枪子弹的痕迹。是否预先布下伏兵,无人得之……

反正张宗昌死后,却无人愿意抬尸,张的参谋长出50块大洋的高价,得到的回答是:“别说50元,就是500元、5000元也不抬”,最后只好上头下令由士兵抬走。

市场中商店谁也不肯卖给张穿的衣帽,连棺材铺也拒绝出售棺材,最后只好强行征用。

恶贯满盈的张宗昌就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参考文章:

《“三不知将军”张宗昌死亡之谜》,作者:黄国平

《山东省督办张宗昌死亡之谜》,作者:东方明

《北洋军阀史话》,作者:丁中江

第六章 军统暗杀杨杏佛案(1)

·早年投身民主革命,曾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

·南北议和后,赴美留学,1918年毕业回国,获得商学博士学位

·在南京任教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4年赴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深得信任与赏识

·生性耿直,刚正不阿,拒收贿赂

·1925年领衔发起中国济难会,做了大量救援、抚恤工作

·1931年在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撰文,首次向世界报道中国苏维埃运动实际情况

·1932年夏,与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上海筹备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6月18日,在上海遭国民党特务枪击遇难

·杨遇害后,各界人士掀起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极力追求和力行实践者,曾任孙中山秘书,备受孙及国民党左派所赏识。欲行独裁的蒋介石视其为眼中钉,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为人权和民主奋力奔走呼吁,终令蒋杀机顿起,决定用暗箭?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