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父,三天时间!把儿臣手下那群混蛋都阉了也来不及啊!”
李瑾忍不住抱怨着,却不防李捷一撇嘴:“两天!”
“办不到?那就一天……”
“两天!两天,儿臣领命告退!”哭丧着脸,李瑾赶忙告退,他可不敢赌李捷的耐性,孤讨厌等待可是李捷的口头禅,李瑾可不想顶着一对儿招风耳再被扒了裤子一顿狠抽,那他可就真没脸当这个太子了。
“这小子!”目送着李瑾狼狈而逃,李捷这个无良父亲忍不住笑骂着摇了摇头,可这时候,一声满是醋味的阴阳怪气却是猛地在背后传来。
“哎呦呦,真不知道哪位妹妹,手段如此高明,床术这般精通,把咱们的陛下哄得嘴都合不拢了!”
“是啊!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这些昨日黄花就都要被打进冷宫了!”
武媚娘和萧蛮儿一唱一和,丽安这妮子居然在一旁一个劲儿的点着脑袋,李捷顿时心里大叫不妙,赶忙挥着手解释着说道: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寡人下午一个女人都没碰!
“哎呦呦,这汗水流的,这战况一定空前绝后,妾身是没这本事!”可萧蛮儿还是酸溜溜的噘着嘴,武媚娘更是啧啧有声的点着头,帮衬着。
这事儿跟她们还解释不通,眼看着自己后院变成了大醋缸,知道事情不能拖下去,李捷赶紧一手指着月亮,无奈的说道:“寡人对天发誓,寡人真没背着你们和哪个女人乱搞,如有违誓……”
“王皇后求见!”
没等李捷发完毒誓,外面的宦官又是尖锐的叫嚷起来,在李捷目瞪口呆中,王蔷牵着十来岁的前大唐太子李忠就走了进来。
那双孱弱寒星的眼睛无比复杂的看了李捷一眼,王皇后轻轻拍了拍李忠的后背,长叹着说道:“去,叫大父!”
陌生且胆怯,虎头虎脑的李忠扑通一声跪倒在了李捷膝下,不太敢叫出声一般拜见着:“孩儿叩见大父!”
“哼!”
两声半冷哼一同在背后响起,回头看着三张酸溜溜的俏丽脸庞,李捷悲催的恨不得把腰间玉玺再砸自己脑门上。
怎么什么事儿都赶到一块儿去了!
第1371章 。祭祖,各有心事
经历了两三年的动荡,大唐的政治似乎终于趋向了平稳。
来自西北的严重威胁几乎是彻底解决,时叛时祥的西域三十六国全都成了昨日黄花,从闽唐朝廷中选取的西域大都护阎时相几乎都快从军职忙碌成了父母官了讲,将原本的三十六国置三十六州县,分派县官。
至于那些桀骜不驯的西域人,外族,几乎全都被打散了,柔然人一个村,西徐亚人一个村,安息人一个村,龟兹人再一个村,彼此见不通往来,就算反叛最大规模也就一个村,甚至都不用官军出动,县令一声令下,其他几个有旧怨的村就把它平了。
这一套还是跟成吉思汗学的,蒙古大军之所以凝结成足以横扫亚欧大陆的力量,就是铁木真将原本世仇的部落打散,没有任何一个部族凭着自己的力量再对抗汗权,只能在苏录定长矛所指的方向奋勇拼杀。
如今西域也是差不多,谁与都护府亲近,积极汉化,分配水源与草场的时候所分到的就越肥沃越丰美,至于冥顽不灵的,那就啃草根去吧!加上内地不断移民,这个趋势下,用不了几十年西域也得如同河西走廊那样,彻底被中原政权所收服。
至于突厥,见识了百万胡骑横扫西域,西突厥各部同样吓怕了,鸣凤四年四月,上百个突厥首领不请自来的到了长安,死皮赖脸的非要把天可汗的称号给李捷上上,打都打不走。
老对手吐蕃更是安分了,赞普芒松芒赞在撤退时候被狙击火枪击中,铅弹在伤口中化脓糜烂这个时代是无解的,退到青海吐谷浑汗帐时候他就已经毒发,满是愤恨死在了青海大草原上,吐谷浑是彻底奉行的草原生存法则,芒松芒赞一死,吐谷浑各部狼一样劫掠了吐蕃军队。
七万吐蕃军队回到逻些城的还不到两万,弄得从西域返回的赤玛伦不得不向李捷求救,请求大唐朝廷约束吐谷浑部族,吐蕃这才避免了遭遇劫掠的危险,沦落如斯,吐蕃在最近几十年内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
薛延陀早已经衰落,够不成威胁,至于高句丽,高宗时代就已经打烂了。
如果不是衡山王的军队还在洛阳城外破血狂攻,随便称个赵帝,越王李贞与辅顺义的军队在两淮汇合之后,李贞也自称大越皇帝的话,简直就是天下太平了!
朝中大臣每日都对东方的两股叛军如坐针毡,恨不得马上发兵把两王叛军砍的七零八落。
而且两王先后称帝,给整个关中政治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俺们关中人才是真皇帝,你们关东世家跟着瞎凑合什么?
这可不仅是换个皇帝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关东门阀对西北贵族的一次大规模胜利,一个个长安大臣都急得嘴里之冒火泡了,奈何却是皇上不急太监急,面对一个兄弟一个表兄的挑战,李捷自己是一丁点急的意思都没有。
李捷接手时候,关中大军还有三十万多,加上他自己的军队,除了留守西北,整个长安附近兵力多达七十万,如此数量官兵,天天在长安附近吃的好睡得好,就是不出潼关,洛阳神武军指挥邱神績被打的都放出了狠话,十天之内再没有援军,他就献出洛阳向赵帝投降。
奈何二十三天过去了,一兵一卒都没有出关,当然,邱神績也没敢投降,毕竟谁强谁弱他还是知道,闽唐大军凶名在外,李瑾又是出了名的灭族狂,万一自己投降了,关内大军又滚滚杀出,一个逆贼的名头自己可就全完了。
尽管两万众对抗十多万大军,邱神績还是不得不骂着长安诸公的八辈祖宗咬牙硬撑着。
洛阳来求援的特使甚至收拾东台西台宰相办公室厕所的老头都求了,也不是没人向李捷告急过,但提到出战之事一向以善战而闻名的闽帝出奇的每次都顾左右而言他,什么军粮不济,什么占卜不利出征,反正就是拖着不出兵。
好吧,不出兵就不出兵,大不了关东不要了,反正西魏这么多年也过来了,可令长安重臣更不满意的是李捷的拖延症又犯了,到现在居然不称帝。
按道理来说,李捷已经在君士坦丁堡称帝过了,可华夏最讲礼法,在长安的士大夫看来,没有在长安称帝,并祭告天地,拜祭祖陵,就不算正统。
如今一东一南两个皇帝了,长安这位还不继承正统,可真是让诸位大臣操碎了心,磨破了嘴。
不过这些天李捷也不是光享乐去了,他的确是在办实事,如同承诺的那样,李捷发西域战俘十万,从巴蜀转运天竺的米粮,大规模修缮郑国渠以及黄河道,大运河等水利工程,整个关中都化成了一片大工地,因为宦官专权而贻误的河工水利开始重新滋润起八百里关中沃野来。
只不过一面打仗,一面兴修水利,实在是显得有些怪诞了。
还好四月末李捷可算干了件大臣们看起来算是有权谋的大动作,招天下诸王入长安,去昭陵祭祖!
如果在天下诸王的面前继位,倒是也足够正统了!已经被李捷折腾的有些迷糊的长安宰相们忙不迭的就把事情吩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