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大唐远征军 > 第632部分

第632部分(2 / 2)

“来人,准备行李,本宫马上返回泰西封!”

“小姨娘!”

不过没等安娜怒气勃发的登上骆驼,李让急急匆匆的追了上了,看着满头大汗的模样,犹豫了一下,安娜还是跳下了马,扯着李让到了一边角落,小声叮嘱着:“我不在这些日子,稳守地盘,千万小心李业诩!”

“为什么?”赶来道别的李让忍不住一头雾水,惊奇的疑问着:“李业诩将军可是大父派来辅助我的,还嘱咐我多听他的意见,为什么要防着他啊?”

“哎呀,你父王那么精明,长孙姐姐也不笨,怎么生个你这个儿子就这么傻呢?”气的直跺脚,安娜干脆拧住李让的耳朵像训自己儿子一样气急败坏的叫嚷着:“叫你小心他就对了,没那么多为什么!”

“哎呀,疼,小姨娘,让儿知道了!”

“这还差不多,你父王给你取名要强,你可一定要要强,不能辜负你父王的期望啊!”

“是,小姨娘!”

看着堂堂河中郡王低三下四的跟自己承认错误,安娜这才舒心了点,拍拍他肩膀又是焦急的叮嘱了两句,便急急匆匆越上了骆驼,顶着当空烈日,焦急的向北方赶去。

目送着焦大林还有武三思的骑队互送着安娜飞快消失在了风烟之中,远远眺望着黑甲骑兵若隐若现的身影,李让还是禁不住疑惑的自言自语着。

“为什么要小心李业诩将军?”

就在李让身后的护卫队不远,一定帐篷后面,安娜临走还不忘嘟囔一句的李业诩,也是沉重的捏起了怀中一把古朴的鲜卑样式匕首,沉重的叹息着。

“爷爷,我这也是在为大闽尽忠!”

炎热的大沙漠中,李让满是疑虑,寒冷的喜马拉雅山区,他兄弟李瑾同样也是有着自己的忧愁。

喜马拉雅山口,琼堆里。

天竺的天然地理位置很优渥,北面有延绵不绝的喜马拉雅山口隔绝西北游牧的吐蕃帝国,广阔的山区连飞鸟都不可逾越,让统领北天竺的大闽不用像大唐一样支撑起庞大的北方边墙,处于喜马拉雅山下的京师也可以高枕无忧。

不过此时,李瑾却宁愿有这么一支足够强势的边军,眺望着高山之中闽国的移民县城琼堆里城上空飘荡的黑烟,李瑾一口整洁的银牙咬的咯咯作响,狠狠一拳头敲到了身旁的大木上。

“又是吐蕃!”

从小李瑾就有着果敢刚毅的性格,刚毅的甚至有时候有些冲动,但令李捷终于下定决心立他为太子的原因,李瑾还有着极强的责任感。

李捷临走时候把帝国托付给他,一般为了保守权势,避嫌的太子,会注意不要太多牵扯政务,以现实自己绝无谋逆之心,就像李瑾的十叔,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候把他安排在定州监国,也不知道是惺惺作态还是真的小孩子怕鬼,李治愣是日夜号哭了十多天,还被记录在了史籍中。

李瑾正好截然相反,他显露出了一个年轻太子的亲政,李捷出征半年,他几乎没有一个月待在一个地方,不是来往于两京,就是来回巡视边防。

可仿佛上天偏偏要和他作对一般,难得一贯叛乱不安的南天竺没事,北方又出了问题,几个月前,禄东赞病死,接替他的噶尔钦陵明显和国主芒松芒赞有着矛盾,没了主心骨的噶尔家族处于收缩状态,文成公主似乎被软禁,近些天吐蕃兵力调动的越来越可疑了。

尤其是最近,乃堆拉山口,以着边贸为借口,数个吐蕃大部落集结在这里,而且通过喜马拉雅山其余小路,吐蕃人袭击大闽边境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三天前,琼堆里县城都被洗劫了。

就在李瑾火冒三丈的怒吼中,从县城北面的坡地,大约三百多人的矫健骑士打着战马,狂奔了回来。

“太子!”

在半君车驾前翻身下马,一胖一瘦两个将领同时向李瑾行礼着,一人长得身材魁梧,马上挂着两把斧子,满脸黑髯张开,倒有些张飞的架势,另一人却正好另一个版本,虽然身材略显消瘦,也是结实魁梧,更是有这一张略带异域风味的帅气脸颊。

虬髯者乃是程咬金的长孙,广平都尉程伯献,至于英俊帅气的像赵云一样武将,很出奇,居然是长孙家的后裔,长孙无忌的外甥,名唤长孙辅。

两人是李瑾的心腹,虽然于大哥李让有些嫌隙,李瑾却出奇的信任长孙辅,也是怪哉。

眼看两人回来,李瑾也是忍不住焦急的催着战马向前奔走了两步,焦虑的问道:“如何?抓到什么没有。”

“娘娘的吐蕃狗跑的太快,没留下什么证据。”满是恼火,程伯献一张口就跟打雷一般吼了过来,慌得长孙辅赶忙捅了他一下,然后恭敬的抱拳又是一行礼。

“太子,这次吐蕃人应该是有备而来,冲进县城没有抢掠什么,仅仅烧了些建筑就轻骑奔走了,还在山口制造了雪崩,堵塞住了山口。”

“要不,派人去乃堆拉向刺陵兄贵提出抗议?”

听着长孙辅试探性的疑问,吹着寒冰刺骨的山风,李瑾却也是恼火的爆了一句粗口。

“贼厮鸟的,我大闽什么时候也沦落到了需要提出严重抗议的地步。”

“太子,那我们怎么办?”

沉默了半天,长孙辅又是面色凝重的询问起来,问的李瑾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回头对着随从大声喝问了起来。

“孤上书的奏折,泰西封还没有回应吗?”

“回禀殿下,太子冼马令狐绦随时在京师候命了,一有消息,立马就会送来!”

远远眺望着西方,李瑾忍不住茫然的摇了摇头:“大父在做什么?”

仅仅迷茫了一小会,李瑾忽然又变得坚挺了起来,恼火的叫嚷着:“等不了了,孤决定,也去乃堆拉,不论如何,大闽不能丢了气势!”

擅自动兵,这事儿可还是有些禁忌,对视着犹豫了片刻,程伯献与长孙辅还是郑重的一抱拳:“听从太子军令!”

三日后,亚东关。

李业诩曾经在这里戍守,留下了相当完备的城防,而且对于这条天竺与吐蕃最大的贸易通道,大闽极为重视,常年有五个军府番上驻扎在这里,如今,高大雄壮的城墙上,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显得杀机腾腾。

李瑾手里不是没有兵,为了表达对太子的信任,李捷临走之前,将跟随自己多年的闽王铁林划归他来指挥,是拱卫京师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如今,这支军队还有铁林将军裴行俭被他一同拉到了乃堆拉山口。

有了这样一支军队驻守,对面就算汇聚了十多万吐蕃人,依旧收敛了不少。

不过据守雄关的李瑾似乎并不开心,手握着泰西封来的闽王御令,似乎心不在焉一般的斜做在太师椅上,已经一炷香的时间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裴行俭,程伯献,长孙辅,还有带回消息的太子冼马令狐绦等全都是忐忑的等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