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大唐远征军 > 第465部分

第465部分(1 / 2)

>蛴嗳裁唬有⑻┘捌涫龆尤剂φ蕉觯行氖艽春笃溆嗔诽凭质蔷拇蠖跬匪踅盼也磺埃庖淮魏姆蚜糕冒偻虻恼魈肿匀挥质歉娲盗恕?br />

北方,从上一次李捷入侵关中时候,突厥就已经半**了,这两年好玩的公子哥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病重,不少五原突厥开始谋划起突厥自立,建立后突厥,北疆的朔方一代,也变得不稳定起来。

西面不用说,为了讨好闽国,禄东赞可是着实费心对大唐西陲发动了攻势,大唐费尽心机扶植起的吐谷浑却是屁用不起,反倒被吐蕃打的连连向长安求援。

至于江南,虽然一贯不是大唐的统治中心,可有了闽国之后,人口稠密,大唐的产粮地江淮,扬州一带人口十室九空,大唐三千多万人口,在李捷饿狼一样连续掠夺下几乎被搬出去了三分之一,现在折冲府残破,县无完县,里无完里,不少良田竟然都被弃耕了。

虽然华夏人眷恋故土是出了名的,可闽国免税啊!肥沃的农田百里都是自己的,可以留给子孙后代,这种刺激下已经开始影响了大唐的岁入,到处都是一片凋敝之感。

听着李治无力的发牢骚,长孙无忌也是一阵无奈,如果不是去过京师,他也不敢相信李捷竟然能打拼出如此一番天地,不过哪怕再是无力,现实也得活下去,所以仅仅感叹片刻,长孙无忌又是从容的醒过神来。

“殿下,其实我大唐并不弱,我军装备精良,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当前之困境,实则两线作战之顾,我国之力,东足以平高丽,西足以御吐蕃,被足以灭突厥,然三面交晖进犯,令我大唐疲于奔命而已!”

“那,舅父的意思?”

“彻底放弃一面,要么停辽东战事,以关中之兵江淮禄米全力抵御吐蕃,要么放任吐谷浑,陇右,西域自行抵御吐蕃,全力向东,一举荡平辽逆。”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话,自行抵御的话可就是放任这些地区任由吐蕃,突厥进攻,长安不派一兵一卒支援,大唐辛苦经营的西北防线也许就此垮了不说,自己在历史上或许还要背一个恶名,听着长孙无忌平淡的话语,李治却是忍不住纠结垂下了头。

“那舅父,闽国究竟怎么办?如今开放各关口,大唐的属民还在不断向外流出着,长此以往下去,国将不国啊!”没有回答长孙无忌先前的提议,拧着拳头,李治又是沉声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大唐的政策是民归乡里,无官府许可不得随意离乡,可问题是闽国商行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贯穿了偌大的大唐,每年经由这些可恶的商人们流向闽国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封建时代,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人,就有了兵源,赋税,就有了一切,李捷这一手等同于无时无刻不在抽着大唐的血。

可偏偏闽国商行又是给大唐纳税最多的商业组织,动了他,朝廷赋税没有了保障不说,不知道多少人还会因为失业而暴乱,这个问题长安朝廷上下一直在回避,因为实在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还好,来之前长孙无忌就此事足足研究了几个月,一抹笑容终于在他的嘴角勾了起来。

“殿下,您没发现虽然汉人人口流入闽国不少,可同样也有些异族人口向我大唐境内流入吗?闽王虽然能耐,但毕竟不可能凭空打造出一个人间天堂,对唐人免税吸引人口的同时,闽国还是对一部分人实行重税,苛政,为此,甚至一部分天竺人逃到了长安来!”

满是笑意的将胖乎乎双手重重握在了一起,长孙无忌笑呵呵地大声说道:“把他们编入大唐户籍,并且不断从闽国的岭南勾引这一部分逃人,大唐的户籍州县就不会空!”

长孙无忌这话可说的不错,为了普及大唐文化,闽国一直推行唐人免税的土地政策,理论上只要会唐语的人都可以成为唐人,享受免税,可常用汉字就有两千多的唐语实在不是那么好学的,一部分被征服的本土人始终处于重税下,不断逃亡。

而且被闽国击破的婆罗门,刹帝利贵族,南天竺叛乱的部族,全都被从本土流放出去,流放向东南亚,流放向越来越空的岭南充实当地,这一部分人身处闽国的管制与重税下,可是对闽国恨之入骨,每年都有不少数量逃出岭南。

不过这些人在大唐也没有户籍,属于流民,除了一些托庇于打的地主世家门下获得个佃户身份后,其余多是各地流浪,乞讨为生,反倒给各州县带来了治安上的麻烦。

“授予外族流民户籍?”

这件事儿可一点儿也不必放弃西北战线小,犹豫了片刻后,李治终于咬了咬牙,却是伸手向外面招呼了起来:“来人,传李辅国观军容使速速到东暖阁议事!”

听着这个称呼,长孙无忌的笑容忍不住僵了一下,旋即虽然还是笑着,却没有刚刚那么自然了……

第755章 。李缺的新任务

永徽三年,对于闽国来讲,再次进入全盛的一年。

这个占据天竺,以工商业贵族作为中坚力量的王朝活力还真是令人发指,仅仅一年时间,经历阿拉伯战争的大败,损失兵力二十多万,失地千里的创伤似乎都被抹平了,损失严重的各个折冲府,卫被重新整备齐全,转眼间闽王铁林以及其他十六卫又被编练一新。

闽国又成了拥有常备军二十多万的恐怖大国。

另一方面,对于恒河的治理也见了显著成效,虽然仅仅是修建了大运河的一部分,充沛的水量灌溉下闽国又新开垦出两百万倾土地,粮食产量竟然再次翻了一番,熬过了连绵的雨季后,去岁为修建运河而空了的一个个粮仓重新被填满。

政治上,屡次叛乱的南天竺终于引起了闽国高层的注意力,对南方的的遮娄其,朱罗,帕拉瓦等王国,民族,不再是曾经掠夺式的开发,转变为脚踏实地的认真发展,沿着德干高原新设立了十多个州级政权,选取当地贵族为官,将南天竺各族认真的编入了户籍中,开垦田地,劝课农桑,又设立县学,崇文馆等传播儒家思想,给南天竺人一个科举的希望。

闽国不稳定了数年的南部天竺,开始缓缓走向正轨,原本集中在京师一线的贸易线又分到了整个印度洋沿线,让在京师中竞争的已经白热化喘不过气来的大商们有了新的投资选择。

外交上,因为吐蕃的彻底靠过来,还带动了不少中亚的小国,河中地区的昭武九姓,西突厥被击破后被赶到中亚的突骑施,葛逻禄,骨碌等部也跟着纷纷靠了过来。

尤其是突骑施,这一只突厥别部对于大唐来说,可是很特殊的一支,从唐高祖景云年间,突骑施就站在大唐一方参与对抗颉利可汗的战争,后永徽一直到开元年间,这支突厥都是大唐在中亚的代言人,昭武九姓,曹国,石国等粟特人国家也完全在突骑施武力之下成为大唐的属国。

如今这个时空的历史上有了闽国,而且距离中亚更近,通过在呼罗珊的联系后,突骑施又自然而然的依靠向了闽国。

有了这一支武力在背后策应,两年前背叛闽国,企图自立的波斯王子卑路斯一下子变得腹背受敌,原本在呼罗珊中部被中亚骑兵打的疲于应付的闽国唐军也终于变得游刃有余。

仅仅在家呆了一个月,换防修整的房遗**就再一次请命重回中亚,就在一个月前,在呼罗珊渴水城附近,房遗**率领闽军重创了卑路斯的粟特人叛军,斩首多达万余,卑路斯手中武装几乎全军溃散。

消息传到了京师后,闽国的战争机器禁不住再一次开动起来,毕竟,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京师街头,一如既往的热闹,黑色的,白色的人种操着不同口音来来往往,各种各样的服装,各种怪异的吆喝声构成了奇特的人文景色。

街边的小酒馆内,简易的舞台上,胡琴的声音欢快且急促的奏响着,穿着艳丽且紧窄的胡裙,梳着满头小辫子的异域佳人欢快的在胡琴与鼓声中舞着优美的圈子,精湛的胡旋舞每每引得下方酒客震天的欢呼声。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梦幻一般的诗句在这里都实现了,每每看到精彩片段,一个个穿着文人长袍的年轻士子绝对毫不吝惜口袋中的铜钱以及腹中的诗句。

而且不同于长安的士子,这儿的世子可是包罗万象,不仅有天竺黑黝黝的本土贵族,卷胡子棕色眼睛的波斯世子,甚至最远还有来自拜占庭金发碧眼的希腊士子。

如果在闽国,看到一个大鼻子老外用干净利落的唐语吟诵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京师花。可绝对不奇怪。

不过热闹的酒肆中也不是一直这般太平,拿着酒杯喝的大鼻子都通红,一个穿着古怪的亚麻衫衣服,白布缠着黑色头发的胖商人忽然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大声叫骂了起来,旋即还堵住了酒肆的门叫来了警察。

十来个警察府兵乱哄哄的一通搜查,一个装满银币的钱包从一个干瘦的天竺穷小子怀里搜出,胖商人立刻暴怒的上去扯着那穷小子一顿大耳光,抽的天竺小子的脸都肿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