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对不行!”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长孙无忌断然拒绝了。
三年,指不定发生些什么呢!经过讨论,扶立幼王继位,瓜分闽国,控制闽国朝政是李治定下的基本战略,必须要在一两个月内完成一系列战略,不然的话好不容易凝聚在一起的闽国再次分崩离析,同样也会对大唐造成不可逆转的冲击。
谁让闽国以商立国,几乎垄断了大唐一系列经济命脉,每年通过天竺销售给关中的粮食酒类不计其数,闽国造的各类品牌服装同样垄断了大唐中高端市场,烟草,香料,宝石,奢侈品,就算李治自己不愿意,唐宫廷每年也对闽国商会下达了海量订单。
李治可很贪婪,他不满足仅仅收回岭南道,要把整个大蛋糕都吞进肚子里!
薛之观何尝不知道三年太长,迟则生变,政变争的就是一朝一夕,问题李让难过的样子让以他作为人生信仰的薛之观实在是于心不忍,沉吟了片刻,薛之观又是叹了口气。
“守孝七天,七天时间正好也给殿下在群臣中树立仁孝形象,也为登基大典做准备,一天时间太过仓促,那样的话殿下气运也不足。”
薛之观说的倒是在理,大唐希望扶植李让为傀儡,做的太难看的话也是不长久,咬着牙转了几个圈子,长孙无忌恶狠狠的回过了头,脑门上青筋直跳的说道:“三天!老夫只能等三天!”
到了薛之观与长孙无忌这个政治高度,已经不存在讨价还价,薛之观一言不发的扭头回了屋子。
关中来的这伙唐军还真成绑票的了,占据了闽国的中枢,绑架了几乎所有文武百官,而且还对外围闽人狮子大开口,又是要米要酒,要肉要衣的,要的不亦乐乎。
听闻老杨翊的死,围拢在闽王宫附近的军队又是一阵骚动,在左千牛卫将军李业诩的安抚下,这才稳定下来。
下午,丹凤门再次洞开,一车车物资被运了进来,在闽国人眼睛冒火的目光中,这些关中来的强盗一个个开怀大笑的开了伙,尤其令闽人气愤的是,几百个被打的血淋淋的关中军还婬笑着调戏那些为他们治伤一个个红葫芦队女护士。
那些可是整个闽*中的女神!
另一头,闽王殿的一间偏殿被布置成了灵堂,一条条白布将这里布置的银装素裹,从民间征集来的黑檀木棺材中,杨翊双手扶着胸口,穿着紫光禄大夫的官袍,安详的躺在其中,目光呆滞,李让头戴白布,木纳的跪在前面。
父母生死不知,年纪轻轻被推上如此重任,照顾他的小娘又被下狱,甚至一贯依靠的老师还突然撒手人寰,如此重担落在一个九岁孩子的肩膀上,其沉重,可想而知。
不光他,又被放出来主持祭祀,礼部右侍郎萧冼,跟着过来跪伏拜祭的闽国群臣,没有一个不是心头七上八下的,如今的闽国如同漏了水的船,在大风大浪中颠簸着,说不定某一个大浪打过来,这条船就带着往昔的荣耀与荣华富贵一同沉入黑暗的历史长河中。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和尚,道士,婆罗门单调的超度声中,夕阳斜斜地照耀进了当做灵堂的偏殿中,飘荡的香烟,缭绕的暮色,更增添了一种哀怨情节。
在门外看着这一幕,长孙无忌却是满意的笑了,自从上一次薛之观把闽国疆域全图拿给自己看,这里一直是自己君臣两人心上沉甸甸的大山,如今,富饶的闽国终于被自己攥进了手心中,尽管场合不适宜,长孙无忌还是禁不住昂头哈哈大笑了起来。
另一头,原本拥挤的朝堂变得空落落下来,不过,还是有几个人呆在里头。
唐中书侍郎宇文节,英国公李绩,江夏王李道宗,唐门下侍郎韩瑗,他们几个在唐高宗李治复辟后相继因为逃避政治避难而南下闽国,从身份上几位并不低于杨翊,所以其他百官都去守灵了,他们几个仅仅是拜祭一下就回了来。
还好,外面的闽军送来了酒肉,让日子不至于那么无聊。
“韩瑗公,如今这闽国政局你如何看?”光喝着闷酒也不是那回事儿,沉闷了半天,几分醉意的宇文节斜着脑袋问了过来,问的端着酒杯的韩瑗禁不住一愣,旋即却满是苦涩的摇了摇头。
“本以为可以在此度过余生,安享晚年,没想到到了哪儿都不得安生,老夫现在就希望政局稳定后能让老夫安然离去,别的已经不多想了!”
听着韩瑗的苦笑,就连李道宗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唯有李绩黑着一张脸猛地灌下了一杯酒,闷声哼着:“来之前老夫也是这么想,可如今老夫改变了想法。”
气闷着,李绩阴沉的看向了远方道:“如今,老夫却想会一会,能让我孙儿折戟沉舟的阿拉伯人,究竟如何凶悍?”
“或许本官能帮”英国公实现理想,还有,江夏王,宇文公,汝等的雄心壮志就如此被磨灭了吗?”
突如其来笑吟吟的反问让喝着闷酒的四人忍不住回过头,旋即李道宗却是厌恶的黑下了脸。
“薛之观,是你这小人!”4779507918406536548+dsguoo+699
第701章 。登基大典,机关算尽
一眨眼的时间内,三天就过去了。
尽管李让很不愿意,一个个宫女臣撩还是簇拥了过来,用威严的龙袍,琉冕,皇帝的长袍大袖将他里里外外的打扮起来,裹得如同粽子一般。
“登基典礼过后,殿下还可以继续守灵,而且杨公可以用国礼安葬!”
薛之观一句劝告,终于让这个默守陈规的小王爷答应下来,木纳的坐在李捷的书房中如同一个木偶娃娃那样被忙忙碌碌的诸臣打扮起来。
三天时间,闽国群臣也如同认了命一般,在长孙无忌安排下该祭拜祭拜,该处理事物处理事物,不管愿不愿意,遇到不决的国事这些官员不得不去求问向长孙无忌。
如此下来这些日子长孙无忌真是过得惬意不已,一国大全在手,降服住了这些桀骜不驯的官儿不说,围拢在宫城外的闽**队被他指使的团团转下,一些闽**官似乎也看清了谁是头儿。
几十个军官,世家官员趁着夜色送来了投诚的书信,其中不乏掌控重兵的要害将军,中郎将
似乎如臂指使操纵这个庞大国家的日子也距离不远了。
一晚上时间,长孙无忌都在兴奋的忙碌着,一面是给长安李治的报告,对策,另一头则是给闽国地方大员的命令投降书,命他们向大唐投诚。
李捷的印信因为随军带走了,所以重新刻印了一份闽王玉玺,等长孙无忌将其印在发给东南亚总督杨豫诚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
“长孙司徒,时辰已到,竺王的登基大典正等候您的主持!”
“哦?”
听着门外程务挺的提醒,长孙无忌这才回过神揉了揉眼睛,将写了一晚上的诏令重新整理了下,拿着出了门。
“这份是发给长安的,必须八百里加急送过去,这封发给岭南总督旃陀罗笈多,这封给临邑女王范子月,这封给南阳总督杨豫诚,这几封可以缓慢一些,一定要等朝廷大军到了后,在送去。”
几封轻飘飘的诏令在长孙无忌眼中却是重于泰山,如果传达成功了,闽国半壁江山将不费一兵一卒到大唐的手中,看着长孙无忌的凝重,随军而来的左武卫将军程务挺也是认真的单膝跪地接到了手中,吩咐麾下迅速发出去。
看着诏令发出后,长孙无忌这才轻松的活动了下肩膀笑道:“走吧,该去会一会闽国那些倔驴了!”
提到这里,程务挺也是禁不住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庄重的站起,整理了一下衣甲这才拱了拱手:“末将追随长孙司徒。(s。 )”
庄严肃穆的闽王大殿上,早已经是人满为患,被扣了三天多的闽国群臣全都身穿朝服跪伏在了地上,不光他们,就连即将继位为竺王的李让也是在薛之观的搀扶下静静跪在最前列,静静的等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