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娈童?”
“老娘才不是娈童呢!”
十多斤沉的桌案居然被随手掀了出去,压得大胡子老脸上一块就飞了出去,眼看着秦卿脑门上青筋暴起明媚的大眼睛通红杀机腾腾又是回过头,再看着身后拉门上人性的大洞,冷汗一下子从李捷脑门上冒了出来,摆着手往后退着,李捷一面尴尬的弱弱笑着解释着。
“这个,卿卿,你听我说,本王不是那个意思……”
“啊!!!”
隐藏在山谷中幽静的温泉场忽然传出了某王杀猪般的惨叫声,震得一大群林中飞鸟都是扑腾扑腾飞了起来,在山谷中盘旋了好久没敢落下。
改变还真是肉眼可见,脸肿了一大块的胡商康君回了长安半个月时间,倭地都能感觉到这种变化,苦于长途携带财物的世家公子旅者又是多了几分,飞鸟京,奈良等等倭国城市内,拿着厚厚的票子潇洒的往桌面上一拍,喊着掌柜的上酒上美人的贵家公子身影到处可见。
就算李捷商业信用十足,要想让别人拿着大笔钱薄存到你这儿,换一堆纸片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胡商康君出发前李捷又是给他想了一条主意,先不要忙着上门推广业务,先向来旅游的人推出业务,其余人,先拖着。
人就是这么有些矫情,上门推销还将信将疑,偏偏你要不把业务推广给他,欲擒故纵下反倒有不少心痒痒的上门来询问了,反正在长安,康君第一天打出来招牌,程妖精第二天就派小儿子程处弼杀上门询问来了,关陇世家中,老家伙与登州的商业来往可是最多。
反正,目前为止太大的盈利还没见到,最便宜的还要数李佑了,因为旅游,越来越多的唐地世家关注到了倭地,甚至几天前,大名府一家小有名气的士族还眷恋上温泉山水举家搬迁到了倭国,毕竟统治倭国需要唐人的支持,乐的李佑合不拢嘴。
至于李捷自己?红着两个耳朵,黑着一双眼圈还是呆在靠近飞鸟城的皇家温泉旅社内,出了个娈童事件后为了证明清白他可是和长孙织秦卿两个丫头没日没夜厮混了两三天,女人疯狂过后变得水润迷人万分,李捷自己则变成了榨完油的豆渣,懒洋洋的哪儿都不想动弹。
这一天,李捷还是懒洋洋的呆在御所内批阅着公文,自从把李佑扶上了征夷大将军位,一点一点的他也把倭国事物完全交给了李佑,除了管理一下自己的军队外,就是批阅海船运来的闽国本地政务了,如今就等待与东国的决战,拿下整个倭国,李捷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不过这事情倒是急不得,首先就是粮草问题,来自大唐的攻击,倭国西部的半壁江山势力继续洗了一次牌,更换官员,改朝换代,原本产量就不高的倭国农业大部分地方都是歉收,还严重依赖从大唐运来的粮食这才维持了西部倭国的稳定。
另一个方面就是训练与磨合,培养出新兴的武士阶层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武士可不是拿上刀枪就行了,曰本独特的武士阶层历经了前年才发展出他那种独特文化,李佑部下这些,距离真正的武士还早呢。
“唉,估计要拖到明年了,要不要把几个妞都接到倭国来泡泡温泉呢?不然的话几个丫头又该说本王一碗水端不平了。”批阅了好一会,疲惫的揉了揉眼睛,李捷抻起个懒腰就自顾自的嘟囔,这功夫,冷不防眼前一黑,突然间一个全副盔甲的青年人猛地撞开了拉门闯了进来。
“老九老九,出大事了!”
“停!”
绘着浮世绘,刚修好没两天的拉门上又是一个人形大窟窿,眼看着李佑这家伙浑身幕府将军重甲在木质地板上蹦达的咣咣作响,李捷禁不住嘴角直抽搐,眼角至跳动,随手拉过批阅公文的大桌子横在了他与李佑中间,旋即扯着嗓子大吼起来:“来人,史官!”
两个负责记录《将军起居录》的倭人史部官员端着笔刷刷的在李佑身后记录着,两个记录《闽国史料》的史官端着笔呆在自己身后也是在不停记录着,还有两个穿着倭国传统官服长袍的公卿一脸古怪跟着,阴沉着脸抱着胳膊,李捷得意洋洋地想着,这会本王再看谁敢说本王是菊花之恋领袖代表!
“征夷大将军阁下,有什么事儿,说吧。”很公事公办,轻咳一声,李捷阴沉严肃的问着。被这个大阵仗弄得直眼晕,可算有了说话的机会,李佑擦着满头汗水又是着急忙慌的吼着:“老九,出大事了,天智天皇与中臣镰足派来了使节,要向咱们下战书了!”
“什么?”当即眼神一直,李捷蹦过桌子拎起李佑盔甲领子就焦急吼道:“你不早说!”
“你这不没给我机会吗?中臣镰足的使节还在将军幕府中等着呢!”满是悲催,李佑郁闷的抱怨着,没给他多少抱怨机会,李捷拎起衣服,光着脚扯着他就往外跑去,眼看着俩大唐王爷就这么出了门,一阵面面相觑后,两面史官同时提起笔,匆匆记录下。
某年某月某日,征夷大将军见闽王,禠其领,得闽王赤脚而还。
坐上车,召集了王玄策的几位幕僚,李捷可不知道自己特意弄出来的清白就被着一个暧昧的记录弄污了,满腹心思都是放在了中大兄与中臣镰足的来使上。
半个月前,那次偷袭才刚刚被挫败,倭国东军正是士气不振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大兄要开战,时机选得未免太诡异了。
第382章 。正统之争,压你低头
还真是权力令人成熟,李佑的幕府中,除了成为长史的阎微真外,又多了不少新的幕僚成员,里面居然还有好几个齐地世家的士子,另一部分则是倭国大名与一些公卿士子,要知道之前李佑可是与齐地世家闹得水火不容,连续劫掠倭国,李佑又是出了名看不起倭人。
如今,为了维护统治,李佑无师自通的懂得了容人之量,学会了御下之道,倒是让人感叹,不愧是打下天下的李氏皇族,个个都不简单。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幕府将军位前站着等候的三位东倭国来使,一个脑袋光溜溜,居然是个和尚,另一个倒是正常,一身的长衫飘飘,一副风流潇洒的样子,如果不是在倭国,与任何一个大唐士子几乎看不出区别。
相比之下,应该是正使的一位糟老头就相见形拙许多了,老头子也不知道七十还是八十了,裹在灰色长袍子里的瘦弱身躯已经老的不成样子,消瘦的脸上也满是老年斑与肉疙瘩,唯独一双眼睛虽然有点浑浊却依旧锐气逼人。
这绝对是个人物!看到的第一眼,李捷就暗暗下了定论。
“见过上国闽王,齐王。”李捷两人刚一进来,首先倒是光头和尚先认了出来,率先打了个棘手,弄得李捷颇有些诧异的歪了一下脑袋反问道:“你认识我?”
和尚第一眼的熟悉感是望向他的,绝不会错。
“贞观十七年元月,小僧还在长安求学,曾经在大慈恩寺目睹过殿下创造的人间奇景,那景色,小僧自今难忘也。”
脸上满是怀念的神往,这和尚也是回忆了片刻,旋即却话锋一转,又是打了个稽首低头闻道:“只是小僧不明白,两位上国大王放着大唐山水不去留恋,何苦跑到我荒岛海野上盘旋不走呢?”
这话就有讽刺意味了,讽刺李捷两个无赖一样赖着不走,听的幕府上下包括李佑这个幕府将军都是满脸怒色,不想李捷却是满脸笑眯眯的向后顿了顿身子,从容不迫的问道:“不知倭国何人为天皇?”
一句话就说的僧吴哑了火,就算孝德天皇在中大兄时期就被当作傀儡,但法理上孝德天皇轻皇子依旧是倭国的主人,而且象征倭国皇室的三大神器八坂琼曲玉,八咫镜与天丛云剑现在还好好的在飞鸟宫,中大兄继位的天智天皇连正常的神道教大祭司加冕都没有,就算有心辩驳,僧吴都是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