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一听黄俊明这话,乐了,本来还以为自己要多说几句话。才能让黄俊明允许三人落座,没想到黄俊明这么好说话。随后对着黄俊明说道:“那就谢这位爷了。”说完转头招呼那三人来黄俊明的位子落座。
三人走到黄俊明身边,对黄俊明行了一礼,随后落座说道:“多谢这位兄台了。”
“无妨,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位与我同坐也算是一场缘分。”黄俊明也是行了个书生礼,对着三人说道。
“四位爷,掌柜的让小的送壶茶水。免费的。”小二这时又端着一壶茶水走了过来,麻利的在黄俊明四人身前的杯子中填好茶水之后便退了回去。
“刘兄,来常常这茶。”那老成些的锦衣士子对着刘姓士子说道。“这茶在岭南你可是尝不到的。虽然比起家里的差些,但比之前的那茶汤可是好了不少。你应该听过,咱们长安东山上天仙宫内有以为下凡的天仙,正是他创出的这等将茶叶冲泡的方法。若说以前的茶汤可以当饭食,现在这茶水可是真正地怡人之物。来常常!这位兄台请!”果然这稍微老成些的士子对为人处世的方面还是有些了解的,并没有那富贵人家鼻孔朝天的恶习,不单单给这外来的刘姓士子讲解了这茶的来历。还捎带了黄俊明。免去了四人不熟的冷场。
黄俊明轻轻举杯示意,随后抿了一口,这茶的炮制方法可使从黄俊明一人独会,变成了天仙宫的每个道士都会,天仙宫又是个往来多人的地方,一来二去这制茶之法也被传了出来。前段时间天仙宫的道人们下山,也将这制茶之法传了开来。只是现在身在大唐,交流不便。也就长安城能尝到比较正宗的茶水了。
那刘姓士子缓缓放下茶杯,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这茶入口味苦,随即待来的就是清香甘甜,有如人的一生。。。”没想到这刘姓士子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物。黄俊明来这大唐可是头一次看到多愁善感的读书人,不由得愈发好奇,这读书人一旦多愁善感起来,为官是做不大的。因为多愁善感的人缺少一定的果决。但是多愁善感的人大多在文字方面有很大研究,换句话说就是多愁善感出诗人。李白如此,杜甫如此,白居易亦是如此。
“这茶好喝吧?”那老成些的士子继续接口说道:“等回了家,为兄带你尝尝更好地。刘兄,咱们也不是外人,为兄可是要数落你几句了。”那老成些的士子突然话锋一转,对着刘姓士子说道:“你说咱们两家,那可是从前隋的战乱中走出来的关系,世伯去的早,你们家虽然没落了。可是不是还有我们周家么!这么多年没有你半点音讯,不知道你是过的苦或甜,你可知道我家老头子可是念道你多少次了?非得。。。才来,哎,要是当初伯母和你留在长安,没准现在正在享受儿孙绕膝之乐。”
这周姓士子一同数落说下来,刘姓士子眼眶也微微发红,不住的端起茶杯向着自己的喉咙灌着,全然不似方才的优雅。“周哥。。。之前的事咱就不提了。”说着又是仰头把杯中的茶水喝尽,或许是喝的急了,有些呛住,侧着身子咳嗽了几声。随后歉意的对着在座的笑了笑。沉默在一旁。
“哥,你怎么又说刘兄的伤心事。”那年岁稍小的士子接口说道。随后又说道:“刘兄来的巧,前两天陛下刚刚下令裁撤冗余官员,按照父亲的理解,恐怕是要开科取士了。以刘兄的才学,这头魁一定跑不了!”
“是啊,听父亲的意思,这次陛下怕是想要提拔些平民士子了,虽说这科考从隋朝便已经开始,但实际上还是世家子弟谋求官位的场所,陛下现在要提拔平民士子,那是咱们的福气。”
“呵呵,我哪有那参加科举的才华啊,小周兄弟,你就别埋汰我了。最多只是多读点书而已。”那刘姓士子谦虚的说道,不过提及多读书,却又有点傲然。显然是是知识量不低。
“这么说,这位兄台可以称得上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喽?”黄俊明很是随意的插嘴道。
“哪有,那先贤的高度我还是达不到的。”刘姓士子连忙接口,仿佛是怕自己辜负了这句话一样。
“想必兄台即使是达不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再怎么看也得是学富四车,才高七斗了。”黄俊明不知从哪来了点恶趣味,对着刘姓士子调侃道。
“学富四车,才高七斗!哈哈,这话好,刘兄你绝对当得起这句话!”那年年岁青些的仿佛很是开心,手中的茶杯都没拿住,险些掉在地上。
“啊呀!我。。。”那刘姓士子被黄俊明和那锦衣青年一调侃,顿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这位兄台,刘兄面子薄,您就别拿刘兄寻开心了。”那年岁大些的士子连忙说道。
“我可没有拿这位兄台寻开心的样子,都说诗书万卷,落纸如云烟,下笔千言。既然这位兄台书读得多,知识深厚。想必一定能在日后的科考中高中!”
238 贞观元年二三事。
黄俊明这一套话下来让这在座的三位士子好是一番惊讶,看黄俊明的穿着虽然衣着上也是下尽了功夫的。远观相当的低调,但这一近身看来,却又是极致的奢华。单凭这一身蜀锦衣袍就不是寻常人家能穿的。只是周姓两人在脑海中思索了一阵子,还真找不出这黄俊明是长安哪家勋爵的子弟。不过看黄俊明并非一身儒袍,便将他归类到了武将子弟当中,毕竟这大唐以武力国,大多数将领家中都是有些钱财的。同样的武勋子弟不喜文墨,自然也不会像是文官子弟一样整日以一身儒袍行走。
起先听黄俊明的谈吐,也很是平常,没什么新意,只是觉得黄俊明的言语甚是238贞观元年二三事。风趣,时间长了有这么一个朋友倒也不错,可后来听到黄俊明说出“诗书万卷,落纸如云烟,下笔千言。”可是惊了一大跳。这句话,可是摆足了的文艺范,却又相当的贴切,不得不让三人重新审视起黄俊明,重视了起来。
黄俊明说出这话也是一闪灵光罢了,随意将古人诗句捏合而成,这“诗书万卷”四个字出自朱熹,原是一副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说的是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落纸如云烟”却是出自诗圣杜甫赞扬草圣张旭的一句诗。而那“下笔千言”却是出自与王安石齐名的曾巩。《送丰稷》有言“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黄俊明对着古诗虽然说也记得那么几首。但是让他全文背下来还真是为难他了,不过将这灵光一闪记起的几句话串联到一起,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诗书读得多,那写起文章来便是挥毫泼墨一气呵成,随随便便就能写出千字出来。这分明就是说那刘姓士子的书读得多,知识积累的多,肯定238贞观元年二三事。文章写得快写得好。是句称赞人的话。不过能把拍马屁的话说的这么有文采,这大唐之中还真不多见。也难怪三人惊异。
“兄台莫夸!兄台说说的那种人,可是将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