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道士坐好之后,黄俊明开口说道:“听闻诸位道友想叫贫道讲述请神开光之法,贫道就在这为大家好好讲一讲。”
众道士听后起身谢过。
“若说这请神开光之法,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缘。”黄俊明开口讲道。语气平淡不温不火。
“所谓的有缘,便是与道有缘,名利之心不可太重,诸位道友在择徒相授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点,与道无缘,请不来真神,修不成大道。”
黄俊明缓了缓,再次开口说道:“再者,必须身体康健,自身不能生病,如果自身生病,那么开光的神像,吉物也是患病的,起不到神灵或化解作用,同样的,道人年纪大了。就不要主持开我看这位道友的身体状况就是不错。”黄俊明伸手向众道人之一指去。正是那樵夫之相的道人。那道人听后讪讪的笑了笑。欲言又止。
不等那道人说话,黄俊明再次开口:“主持请神开光,必须要德高望重,至少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地位,在座诸位皆是一观掌教,贫道便不细说了。”
“若为信徒家请财神,该信徒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否则不能达到旺财的目的,不说腰缠万贯,至少也要生活富足,若信徒家中想要请吉祥,则此信徒家中必须家庭和睦,子女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子女出息,只有家庭和睦,开光出来的神像才能和谐,吉祥。若信徒人丁兴旺,则必须有上进之心,若是自己不旺丁,神仙法力在大,也毫无办法。信徒若求文昌,则其家最好受过教育,若无教育,其家无读书之人怎能大旺文昌?神仙是不会让一个不识字的人瞬间学会写字的。”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黄俊明顿了顿,众道士频频点头,似乎觉得黄俊明说的有理,话说回来,黄俊明说了半天没一句实用的话,却让众人觉得正该如此。
没让众道士继续想下去,黄俊明开口说道:“为道者要有无为之心,不贪、不争、不嗔、不怒,保持无所谓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愁!”说罢,黄俊明起身向八角高台上缓缓走下,清风明月迅速收拾了蒲团跟在身后,刚走到高台边,黄俊明转身说道:“哦,对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诸位要经常练习我道家功法,这样才能有一定的“请神”功力。”
“弟子,恳请仙长教导我道家功法。。。”没等黄俊明走出两步,身后有人喊道。
9 收徒{跪求收藏点击推荐}
“弟子,恳请仙长教导我道家功法。。。”没等黄俊明走出两步,身后有人喊道。
“哦?”黄俊明停下脚步,转身看去。
“弟子恳请仙长教我道家功法。”众道士见黄俊明向众人看来,齐声说道。
黄俊明疑惑的问道:“尔等真愿随贫道学习道家功法?尔等均是一方掌教不知尔等的道观又该如何处理?”
“这。。。。。”众道士面露迟疑,原本他们只是听人想向黄俊明学习道家功法,随声附和。若让他们丢下观内的基业,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突然那樵夫之相的道士越众而出,跪倒在黄俊明身前低声说道:“弟子愿随仙长学习我道家功法,至于观内基业,自会有同门处理。”
“起来答话!”黄俊明到底还是个现代人,看不得他人跪在在自己身前说话。“不知这位道友如何称呼?”黄俊明突然对这个长得像樵夫多过像道士的人产生了兴趣,温声问道。
“弟子岭南罗浮山葛彦麟,东晋葛洪后裔。”樵夫相道士起身答道。
“葛洪。。可是著有《抱朴子》的葛洪?”黄俊明突然想起了一位道教名人,惊讶的问道:“你既是葛仙人的后代,理应懂得道家功法,为何还要拜我为师,学习道法?”
“仙长,弟子虽为葛洪后裔,奈何时过境迁,祖先传下的道法遗失了大半,现在只是凭着当年祖先的声名行事,实非弟子所愿。”葛彦麟说到此处不禁哽咽。“仙长既是天仙下凡,彦麟愿向仙长学习法道法,一来可以为我道教基业出力,二来学成之后光宗耀祖,恢复祖先荣光。”
黄俊明暗自想了想得失,并未理会葛彦麟说的话,而是对着众道士说道:“明日辰时,贫道在此地讲道。有缘者皆可来此听道。”说罢带着清风明月两个童子头也不回的向百年殿走去。
第二天辰时,清风敲了敲百年殿的殿门,向殿内说道:“仙长,辰时到了,是否该去讲道?”
不多时黄俊明略显疲惫的从殿内走出,为了应付今天的讲道,他在藏经阁内整整窝了半宿。备好了今天讲道的内容,他有理由相信凭着多出这个时代上千年的知识,他会把这帮大唐的道士忽悠好。
地方还是昨天那个地方,蒲团还是昨天那个蒲团,听众还是昨天那些听众,清晨的八角高台带着丝丝凉意,使人头脑清醒。黄俊明坐在蒲团上打量着众人,清风明月依然一左一右站在黄俊明身后,只不过清风手中的拂尘换成了一摞道家典籍。
“既然都来了,那贫道就开始讲道。”黄俊明的目光从每个道士的脸庞扫过,朗声说道:“贫道讲道诸位若是觉得听的吃力,或是与汝无用,可随时自行离去。若无异议,贫道遍开始讲了。”
黄俊明从清风手中取过一本藏青色用金丝装订的典籍翻开后读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微妙,常有,欲以观其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来端坐着打算听道的众道士,听黄俊明念起《道德经》来,不由得有些骚动,当道士的哪个没背过《道德经》?哪个不熟悉《道德经》?但由于讲道刚刚开始,众道士便耐着性子听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而不该,周行而不殆,可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谓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俊明丝毫没有觉得他读的道德经在众道士心中如同小学课文那样简单,继续自顾自念着。
这时距离讲道开始已过了一刻钟,蒲团上坐着的一些道人。开始不耐烦起来。甚至有些人已经起身离去,在他们的观念里这种“讲道”不听也罢。但更多人还是强耐着性子坐在蒲团上,不过他们迷离四处飘忽的眼神深深地把他们自己出卖。
黄俊明见有人起身离去,嘴角不由得带起一阵微微的笑意,也并不答话,继续照着手中的书读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众道士中不断有人起身离座,头也不回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