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眼睛愈发明亮,轻声一笑,“好!你抱紧些!”搂住她的手臂微微一用力,带转马头,扬声对阿古道,“走,我们追前面的车队去!”脚上一磕,骏马立刻奔驰了起来。琉璃忙伸手环住了他的腰,明明是朔风扑面,却觉得鼻端只剩下他清朗温暖的气息。
之后几日,因天睛风息,琉璃每日倒有一半时间在车外,与裴行俭并辔而行,喁喁细语。裴行俭虽也是第一回踏上这西北塞上,但他胸中自有书卷,又愿意请教十郎、老康等人,因此一路上的风光典故竟是如数家珍。
过了祁连山不久,便能看见匈奴民歌里所唱的那座焉支山,其名却来源于山上盛产的红蓝花,可用于制做胭脂而祁连山下则是有着西北最好的马场;因此匈奴人才有妇女无颜色,六畜不蕃息之叹。焉支山北麓便是着名的甘州,因立城之时便本着“断匈奴之臂,张大汉之腋”的雄心,又名张掖,繁华之处虽然比起凉件来略有不及,却也自有一番生机。
只是过了甘州,景物便颇有些不同,路上所经的肃州、居延。固然不似之前人口稠密、市井兴旺,路边的景色也变成了大片的荒漠戈壁,偶然还能看见远处起伏的山脉上露出了长城与烽火台的奇妙剪影。
荒原上起的西北风一日比一日凛冽,车队里的人渐次换上了厚实的衣裳,但路上所见的驼队却渐渐的多了起来。
琉璃一问才知,原来由敦煌入高昌,一路皆是荒原瀚海,不甚起风的冬季竟是最适宜的季节,只是从凉州到敦煌这一千多里地再往后天寒地冻便不好走,而似安家这般家族遍及丝路沿途几座大城、可以随时更换车马加快速度的商队又是甚少,驼队原本便慢一些,更要早些出发,因此离开凉州后路上便几乎无人,反而是越近敦煌,遇到的商队便越多。
安十郎却也不敢轻心,带着商队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一月前到达了敦煌城下。
自打出了肃州,裴行俭因外面风寒,便不让琉璃再出马车,只是听说了“敦煌”这两个字,琉璃哪里还呆得住?忍不住掀开车帘探头探脑往前张望,裴行俭哭笑不得,只得让她穿严一些,伸手将她从马车前揽上了马背。
远处的敦煌看去规制不大,南北城墙不过两里多长,城墙却是足有两丈多高,城墙角上巍然耸立的角楼更是高达四五丈,一眼看去,倒更像是一座土黄色的巨大碉堡,全然没有想像中西域名城的万种风情。
琉璃眯着眼睛,竭力想找出一点熟悉的东西,却越看越是陌生。终于忍不住回头问裴行俭,“这敦煌城里可有一座鸣沙山?”
裴行俭怔了怔才道,“你说的可是那座沙鸣声可闻数十里的奇山?”
琉璃忙点头,裴行俭笑了起来,“山自然是有的,可这城才多大?沙山怎会在城中?我记得似乎是离了足有二三十里地。”
琉璃顿时有些怅然若失,这样看来,眼前的这座城池和她曾经到过的敦煌其实并不是同一处城市……裴行俭自然觉出她情绪变得低落,却以为她是因为看不到鸣沙山而沮丧。忙低声道,“十郎跟我说过,商队在敦煌要清理货品,更换驼队。还要去庙宇中上一炷香,只怕要耽搁上两日,你若不累,不如明日我陪你去那鸣沙山看一看?”
琉璃轻轻的叹了口气,看见了又如何呢?此时的鸣沙山、月牙泉跟她曾经见过的、画过的终究不会一样了,“算了,太远了些。”
裴行俭松了口气,“也好。最近赶路辛苦,好容易有一天空暇,你还是多歇着才好。“琉璃虽然从不抱怨,略有风景可看便兴致勃勃,但手脚却一日比一日冰凉,若是这天气再冷下去,接下来这一千多里又是连马车都坐不了 他搂着琉璃的手臂不由紧了紧。
琉璃回头微带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想起什么了?”
裴行俭笑道,“在想敦煌里有哪家饭铺做得好,我看你这一路吃得都少,这两日定要多吃些好的。”
琉璃叹了口气,“只要不是羊肉,做成怎样都好。”
裴行俭不由失笑,“你这样一说,我也发现自己当真是吃得有些腻了。”
两人随意说笑着,眼见便到了敦煌城下,太阳已向西坠,等待入城的驼队却还排得很长,裴行俭微微皱起了眉头,“城门人杂,你先回车里歇着。”
在车队前面的安十郎,此刻也正是等得有些不耐烦,却见从城门奔来一匹枣红马,骑者远远的便笑道,“十表兄,你们可算来了!”
安十郎也笑着迎了上去,“十六弟,一年不见,你倒是生得越发威武了。”
安十六郎不过十八九岁年纪,个子生得高,面貌却还嫩,下巴的胡子丁点也舍不得歉去,听了这话便笑眯了眼,“哪里能跟十表兄比,十表兄如今都能独当一面了。家父日日拿着你教训我!”
两人寒暄了几句,安十郎便指着身边的长队问,“今日这是怎么了?我算着并不是什么节庆,难不成这边也和凉州似的严查出关商贾?”
安十六郎带马走近几步,压低了嗓门,“并是不为商贾,却是西州那边派人过来迎接朝廷新遣过来的一个什么唐人官员,这几日每个从东门进城的商队都会多问几句,今日来的商队又多,这一问便比平日更慢了些。”
安十郎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裴行俭正把琉璃又送上了马车,不知在低头叮嘱着什么。他心里不由一动,对十六郎笑道,“我们商队里这回也有唐人,你略等等,我去问一声便回。”说着拨马到了裴行俭身边,低声把事情说了一遍。
西州的那位蘜都护竟然派人千里迎客?裴行俭看着那扇高高的城门,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第11章(上)敦煌惊艳
一进敦煌城门,车外的风声突然便消失了,在蓦然密集起来的车马声、人语声、驼铃声里,还交织着从好几个方向传来的琵琶清响和欢歌笑语。
琉璃忙挑起窗帘往外张望:黄昏的敦煌街道竟然依旧是一副熙熙攘攘的情形,半点没有日落而息的自觉,除了进城的车马驼队,还有穿着唐人衣冠的士庶男女行色匆匆的走过,琵琶声则大约是从探出坊墙的高楼上传下来的,透着一股奇异的明快。
待到马车转过街角,进了一处坊门,坊内道路两边更是邸舍接檐、酒肆林立,路旁行人摩肩擦踵,各种酒肉香料的味道隔着窗纱扑面而来。
琉璃突然间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回了西市,仔细看了几眼,才发现这里两边的店铺并非像西市那般一览无余,只是进出的客人明显比西市还要杂上几分,各种肤色打扮的男女老少都有,看得人几乎眼花缭乱。琉璃暗暗告诉自己,不必少见多怪,这才是敦煌只是当看见两个面色酡红的僧人脚步微晃的从一家酒肆走出来时,还是忍不住揉了揉了眼睛。
马车行得并不算快,好一会儿才将那两个僧人抛在后面,往前又行了一段,拐进了一处略窄些的街道,眼鼻耳终于都清静了下来。沿路院墙高耸,几处乌头门都极为高大,看去似乎不是平常人家。
她正看得出神,只觉微微一震,马车停了下来。小檀忙打起帘子,琉璃带上帷帽,弯腰出来,还没来得及抬头多看一眼,几个婢女已涌到车前,问安的问安,放踩凳的放踩凳,搀扶的搀扶,转眼间琉璃便发现自己坐上了一抬四人的肩舆,平平稳稳的向门内走去。
她忙左右看了几眼,天色已有些暗了下来,带着帷帽更是触目一片昏昏,只看得见不远处裴行俭和安十郎在与人行礼寒暄,另一架檐子则抬向了自己后面的那辆马车。想到裴行俭适才的叮嘱,她定了定神,端正的坐在了檐子上。
进门大约走了一箭多地便转入屏门,路边的景致顿时为之一变,琉璃知道这是进了内院,随手摘下帷帽略打量了一番,却见花园不大,树叶凋零,流水冰封,饶是如此,看去依然是十分精致秀雅,林泉布置颇见匠心,似乎比大慈恩寺也不差什么。
片刻后,眼前便到了一处林木掩映的小院,几个花枝招展的女子快步迎了上来,檐子刚一落地,为首的一个便笑着上来行了礼,又扶住了琉璃的手,“夫人一路辛苦,请随飘飘到里面歇息。”
飘飘?琉璃抬头看了一眼,只见这女子大约二十出头,高鼻深目,头发却是乌黑,愈发称得肌肤如雪,红唇如火,端的是个美人,琉璃含笑还了礼,又看了看她身上穿着缀金丝联珠对鹿纹的大红织锦披风,一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