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大唐风流 > 第182部分

第182部分(2 / 2)

许久没有见到王雪芸,眼看着伊人就在前面不远处,张易之居然生出了几分“近乡情更怯”一类的忐忑。他平复了一下心情,才缓缓地走了过去,开始敲门。

敲了好一阵子,一个慵懒的声音终于响起:“谁啊?观主吗?”

张易之放下手,没有回应。不一会,窗牖上溢出一片亮光,随后便听见里面传来了“悉悉索索”的穿衣之身,然后便是一阵有些沉重的脚步声,一声一声踏着缓慢的节奏,缓缓地靠近。

“吱呀——”门终于缓缓打开,一个俏丽的面孔,缓缓地出现在张易之的面前。

随着这扇门完全打开,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都极为惊讶地站住了,同样的目瞪口呆。

王雪芸显然没有想到日思夜想的檀郎,会从天而降,忽然在这种时候来到身边。她一双妙目瞪得又大又圆,一只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呆呆地站在那里。

张易之看着玉人儿臃肿的身材,也是瞪大了眼睛。一个激动的声音在他的心底响起:“她怀孕了!她肚子里怀着的,是我的孩儿!我张易之终于有后了!”

张易之此时的心情,不只是高兴,还有其他很多异样的情绪,夹杂在一起。就连他自己,恐怕也无法找出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他此时的心情。总之,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奇妙。

王雪芸率先反应了过来,下意识地往伸手去掩盖自己的肚子。但她这动作,无疑是欲盖弥彰,而且把有些失神的张易之从怪异的心境中,拉回了现实。

“你——”“你——”两个人几乎是同一时间发出了声音,听见对方说话,又同时住了嘴。

张易之上前两步,伸手探向了王雪芸那高高隆起的腹部,他的手竟然有些颤抖。

“你,不怪我吗?”王雪芸见了张易之如此着紧的样子,心情顿时开朗了很多。

“怪你什么?”张易之惑然。

“怪我没告诉你,就怀了——”

对于王雪芸这样的女子来说,要避孕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她什么也没有做。发现怀孕了之后,卢氏一直以为是来俊臣的孩子,建议她打掉,并愿意帮她想办法去弄打胎药,也被她拒绝。她是铁了心,要把这孩子生下来。卢氏没有法子,为恐被人窥出奥秘,便把她转移到了这隐秘之所,并拍派了一个小道姑照料。

王雪芸心下还是有些不安的。这个孩子的到来,对于她来说,固然是意外,对于张易之以及张家来说,肯定更为意外。她自怜身世,很是自卑,生恐张易之不愿意承认这个孩子。若是那样的话,她以后真不知道如何生存下去了。

张易之截口道:“你就是会瞎想,我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孩儿呢。孤儿的生活,是很艰苦的!”说到最后一句,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往,心情有些沉重。他下定决心,不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个孩子生活得像以前的自己一样,没有快乐,也没有自尊。

扶着王雪芸来到床上坐好,张易之又回身关了门,才凑上去搂着王雪芸的腰,另一手则在王雪芸的肚皮上轻轻滑过。

大概这便是所谓的血脉相连吧,张易之感觉十分的愉悦。他感觉,通过这种抚摸,那肚子里的孩子竟能感受到一个父亲的关爱。

“要不,搬到我们家去住吧!这里,实在是令人不放心哩!”张易之看了看四周,轻声说道。

王雪芸一笑,俏脸上洒满了幸福的光芒:“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妾身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只是,妾身现在去你们家,还不合适!”

张易之笑道:“你莫不是担心她们?她们都很好相处的,绝不会刁难于你。我前些天,已经和她们提起了你,她们都没有说什么。我想,你若是搬过去,她们一定会很欢迎的。况且,我母亲也早就盼着抱孙儿了,你带着一个孙儿上门,定能讨她欢心!”

王雪芸的脸上,现出犹豫之色,但沉吟了一会子,她还是摇头拒绝了:“五郎,你不要逼妾身,好吗?”

张易之伸手投降:“我哪敢啊,你现在可是我们张家最大的,比我老娘也不差分毫了,我若逼你,回去被她们知晓了,还不把我——”

“五郎,妾身想求你一件事!”王雪芸忽然截入,很认真地说道。

张易之愕然,道:“你有话直说便是,何必如此隆重,我都被你吓到了!”

“妾身想让五郎为我保密,切勿把我怀孕的事情,告诉那些妹妹们,也不要告诉老人家!”王雪芸一字一句地说道。

“为什么?”

王雪芸黯然道:“妾身对不起妹妹,妾身要和妹妹共进退,若是妹妹进不了张家的门,妾身就宁愿一辈子独自抚养这个孩子!”

第368章 朝会

天色一大早,张易之就带着张大张大兄弟和林秀三个人,一共四匹快马,一起离开了神都城,向定州而去。WWw。

而与此同时,万象神宫里面,一次看起来和往日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早朝,拉开了序幕。

早早的,大臣们就分列东西两班,占据好了自己的位置,或坐或站,吵吵囔囔地等在那里。

由于皇帝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精力也是一天比一天不济,曾几何时十分勤政的女皇如今也有些怠政了。反应在行动上,就是中书省交上去的奏章,往往很久才发下来。还有,就是这早朝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缺勤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这要是在来俊臣还在的年代,百官们自然不敢多言。如今却不同了来俊臣一去,武则天的治政方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不再一味用强,而是刚柔并济。对于百官的劝谏,她能听的都听,不能听的,经常是嘴上答应,世纪上打哈哈。

就拿这早朝而言,百官中不少的直谏大臣或当殿提出,或递上奏章,都希望皇帝不要无故缺席早朝,但皇帝总是一面安慰这些直谏的大臣,一面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幡然醒悟,痛改前非的迹象。

群臣们对女皇帝已经是放弃了,也就由她去了。反正,现在这样,比起当初来俊臣还在的时候,总是要好很多。

跪坐在东班第一位的,便是接替了魏王武承嗣,担任内史的新首相狄仁杰。老丞相年纪已经很大了,和女皇帝差不多年岁。不过,他的身体显然没有还能包养小情人的女皇帝好。他的腿脚已经没有那么麻利了,眼睛也有些昏聩。老人家慈眉善目的,仿佛一尊佛像一般,静静地坐在那里,对周围的喧闹,无动于衷。

大约是年龄相仿的缘故,武则天很信任狄仁杰这个老丞相,称他为“国老”。这对于作为“李党”领袖的狄仁杰来说,实在是一种便利。老人家通过一番旁敲侧击,终于撺掇着武则天把庐陵王接回了京城。

若是旁人劝谏这样的事情,定会被女皇帝斥责。狄仁杰世事洞明,极为擅长与人相处之道,他知道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也知道该说的话,可以说到什么样的分寸,超过了什么分寸便犯了忌讳。

因此,武则天和狄仁杰相处,真有如沐春风之感,只感觉有了知音。同样的话,别人说出来,她便听不进去,狄仁杰说出来,她便觉得有道理。

这也就是狄仁杰独特的魅力了。他绝对不是一个诤臣,却比当初的魏征更加德高望重。

众人又窃窃私语地说了一会子话,都有些不耐烦起来。现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大家各自都攒着不少的公务要处理,在这里耗着,总不会有在自己的衙门里坐着舒服。就算那些清水衙门没事做的官,也难受得很,在衙门里坐着,起码还能拿本书胡乱地翻看,而在这里,却是什么事都做不成,只能干巴巴地站着,站久了腿脚都麻木了。

“要不,找个人去打听一下吧,看今天陛下还要不要上朝,若是不来的话,早些散了岂不是好?”也不知是谁终于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这话立即得到了周围不少人的赞成。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正在闭目养神的狄仁杰身上。谁都知道,这种事情,就算是武则天的儿子?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