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便说一下,原来的白莲教因为赋税太高,卖白莲符实在是无利可图,教徒们纷纷退教,如今教主花不花改办实业了,他的实业内容还是人,几乎已经成为全天下最大的劳务派遣公司,不管你要做什么的人才,去找白莲人力铺,都能找到合适的。
有点类似现代的中介,收取商家和劳工双方的介绍费,也算是成功转型了,由于交通的问题,生意已经慢慢的在向汴京渗透。
花不花更是花了一大笔钱把东口葫芦村都买下来,作为公司的大本营,公司里头再也没有捡菜叶,拍馒头的行为了,如今作为登封县最大的企业之一,里头到外头,装修都很好,还购买了一整套的登封家具厂的家具,因为花不花是股东,可以享受内部折扣。
骺谘酆旃檠酆欤且彩怯兴勒蹋笳饷炊嗄辏驮次榷ǎ筒幌嘈牛亓畲笕苏业侥敲创蟮奶螅绾温舻贸鋈ァ?br />
左伊当然一时半会很难找人买,但是她本意也不是卖铁矿,要知道,只有最穷最落后的地方才会卖生铁,左伊开矿的目的是为了办一个铁器厂。
早在兵器司的时候左伊就打这个主意了。
首先,左伊在办铁器厂初始,就开始了集资。有了家具厂的例子,集资非常顺利,但是为了防止分红不平等的现象,经过考虑,左伊特别规定了,每个人口都定死了只能投资1两银子。
没有想到本来很多人不热心的,可是这个规矩一出来,大伙跟狼一样,像钱多扎手一样,纷纷托关系到县衙,想要多投点。被县令大人严肃拒绝了,还规定谁再来说情,就免除投资的资格。
最后不管有钱没钱的,只要是登封县户口的人,都投了1两银子。那路和那家具厂的程公,使得所有百姓都很相信县令大人的能力,当然最让大家感动坚信的交出钱的,还是知道了县令大人的梦想:人人吃饱饭,人人有房住,人人有工作……
左伊很羞愧,这真的不是她的梦想,只是以前和编辑部的那些秀才随便聊聊的,不想居然被塑造成这么伟大的形象,她好羞射啊……
铁器厂这边集资还没有开办,左伊就先去找兵器司的负责人老越。一个厂子,如果能有政府订单,那基本首先就可以活下去,把成本赚回来了。
老越自然是愿意的,事先就答应了的,这个人情他一定会卖,反正从哪里买都是买,如果探花郎这里的合适,价格贵点也没有关系,毕竟人家送货上门。
于是这轻轻松松的一笔最大的单子就搞定了。
其次,左伊看重了农具的生产,宋朝总的来说还是农业大国,从农业方面,改进的地方很多,左伊虽然不是很了解,但是沈括懂,左伊提出自己的理念,沈括研究设计。
最终生产出一套比时下先进方便许多的农耕用具。首先在登封县本县销售,由于登封县每个人都是铁器厂的股东,大伙都积极支持,虽然比现在市面上的东西贵一些,也很奇怪,但是都掏钱买了。
铁器厂还专门派遣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使用方法。慢慢的,从登封县就开始推广开来了。
左伊的预估没有错,这个时代的农具销售量大的惊人。很快买的人越来越多,登封县这边已经很少做零卖,主要是卖给各地的代理商。
登封县是最早使用新农具的,效果突出,再加上人人都是铁器厂的股东,每个月还有分红,不用干活都有银子拿,全民的日子都红火起来。
于是左伊觉得时机到了。
基础工业好了,城市基础设施也做起来了。同时红灯区自然跟着火了,人都赚钱了,自然小姐也富裕了,算是服务业也好了,于是准备借助登封嵩山的特点把旅游业开展开来。
契机就是少林寺的开光大典,邀请到皇上来参加。
这期间费了好大的周折,登封县有钱了,在县令大人的带领下,人人买马,快速马车也不用县衙出钱,不少人竞标愿意自己负责去开马车,保证还只是收一文钱。
还有很多人已经不满足坐快速马车,愿意要私家车,自家就买马了。
马多,就像现代的车多一样,是登封县的一大景观。
左伊买很多马是因为马很贵,自己也生产不了,觉得法拉利很寂寞,算是她的爱好,买了许多马来,不想带动了整个县的风气。
后来不得已,左伊出去办事都带上马,准能马到成功。就这次申请皇上来参观和现代申请奥运会举办权一般,不是皇上本人同意就行,主要是朝中大臣的意见。
左伊的做法很简单,一个个去拜访,去的时候都骑马去,回来的时候都走路回来,把马留在了大臣家。这个贿赂可当真是不少,要知道一个县衙,普通的就四匹好马,穷的地方能拉出两匹来就不错。
于是某日仁宗把小孩邀请他去参加少林寺开光大典的荒谬事情拿出来和大臣们说,等着他们反对,让小孩死心,不想所有大臣众口一致,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定要去。”
那匹马还在家中呢,皇上不去怎么行呢?众大臣如是想。
皇上的安危于是被一群马给收买了。
等陪同的大臣们一起到登封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上当鸟,登封县随便一个农民家都养着三匹马……
245
245、第四十四章:仁宗视察 。。。
要说登封县最酷的人,不是穿官服的县令大人,也不是穿华丽袈裟的方丈,而是穿着炫黑制服的城关大队。
每件制服后头两个大字“城管”是所有城管队员的骄傲,也是所有登封县人羡慕的对象。
“城管哥哥,给我签个名吧!”一个少年拿出个本本递给了正在执勤的牛哥。
牛哥一下子就精神起来,按照左师爷教的那样,双脚并直立正,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并配,正对太阳穴,敬礼道:“对不起,百姓,城管正在值勤不能签名。”
然后他在少年羡慕的眼光中,转身往前走。。。。
后头一个小孩跟着老爹上街,看到这个场景,扯着老爹的袖子说:“爹,将来润儿长大了,也要当城管。”
中年人一听儿子说他要当城管,笑的眉头的多了几条横,乐呵呵的说:“好,好,好,润儿有志气,今后要好好吃饭识字,将来一定能当上城管。”
牛哥面上一脸沉着,心中却得意的不行,想当初他就是一群穷疯了的农民头子居然想去抢劫,不想遇上了贵人。如今既然成为了城管,造化弄人。
虽然开始左师爷交的这些动作很无趣很痛苦,晚上还要识字,比当农民那时候还苦,好在每顿都有肉,大伙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才发现了好处。走到哪里,都受百姓尊敬,倍有面子,特别是专属他们城管大队才有的动作手势,一排排人一起做出来,那姿势,比大宋的军队都要好看许多,威风许多。要说,人活着不就是一张脸么,牛哥觉得无憾了,而且打了多年光棍的他,最近成了热门抢手人物,上次去登封县最大张家布料铺子收税,居然被铺子老板相中,派媒婆上门希望能把女儿嫁给他,好巧不巧,李家米铺也有个待嫁闺女,也派媒婆上门。
牛哥走在路上巡视,挺胸收腹提臀,路过张家布铺和李家米铺的时候尤其威风,不过到底答应哪一家呢?真是好纠结……
想当初他看上了隔壁两小无猜的姑娘玉凤,可是当初家里穷,连媒人都请不起,鼓起勇气害羞的问玉凤:“妹纸,滚床单吗?”不想玉凤的回答十分坚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