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伊拿出她的那只金鸡距笔,想了想,自己在酒楼和他说的话。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
“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尔”
狄青文化造诣方面比较一般,他说不出这字有什么特别,只觉得比自己以往看过的所有的字都要漂亮。
而且上面两句话他都很喜欢。当着左伊的面就小心翼翼的把纸张叠好,放到了袖子里的一个荷包中。
看着左伊惊讶的眼神,不知道为什么,他解释了一句:“我娘给我绣的。”
左伊不知道是自己插科打诨的两句话,改变了这小子一生,还是这小子本来就命该如此。
参军后的狄青,大小经历了25次战役,身重8箭,但从不畏怯。勇而善谋,每战劈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是这两句话支持着他,越爬越高,越走越远。
眼前两人,一个是罪人,一个是同知嫡女,但是,心中有个共同的秘密。
左晋州刚好此时回来,看到小妹在自己屋里,高兴极了。笑道:“伊儿,一会哥哥带你去逛街吧,狄兄也一起吧。”
狄青面有难色,他又不是聋子,现在外头的传言他知道有多难听,虽然左兄不介意,可是自己介意。
不想,左伊笑呵呵的说:“对啊,狄兄一起吧。”说着拿出了一个造型奇怪的帽子递给狄青。
“你且试试看。”左伊双目亮晶晶的盯着狄青,笑道。
不知为什么,平日反感别人看自己的狄青,第一次为自己的容颜感到高兴。有人会因为喜欢他的容貌,这样温柔阳光高兴的看着他,也是一种幸福。
在左伊的示意下,狄青略有些不习惯的戴上了帽子。
这是左伊和小七折腾了一上午才搞出来的东西,两人手艺都比较一般,其实是仿照历史上的东坡巾,又叫乌角巾。是“快活天长”苏东坡的杰作。只是此刻小苏同学还在汴京吃红烧肉呢,左伊就先剽窃这丫的手艺了。
当初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对各种名人服饰都略有涉及,无论古今中外,而且那些老管家导师们最是崇尚古文化,认为古时才有标准的贵族。
看到狄青额上的刺字的时候,左伊就想到了,如果戴上东坡巾,可以把额头遮盖住,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
东坡巾有四面,在古代来说是很了不起的创造了,既能对称,又不平衡,庄重兼具洒脱。小苏同学如果到现代,弄个迪奥的首席设计师当当是可以的。
看到狄青居然戴个帽子都有些扭捏,不同平日里的洒脱,左伊顺手,踮起脚,帮他整了整帽檐。
“好了!”左伊看着戴上帽子的狄青,果然,美人戴冠,高贵无比。
狄青对眼前这个笑的若若大方的女孩,越来越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他平日甚少以真容颜接触姑娘,每每姑娘看到他的容颜不是痴迷就是厌恶。而眼前的女孩,眼里只有淡淡的欣赏,并没有让他有不适的感觉。
对他是罪人的身份也并不关心,还亲自做了一个头冠给他。看似粗心,实则心细的很。
他有些明白,这个女孩是如何在这样的庭院中生活。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她能活的很好。
在听下人们的风言风语,自然也是听到有这个左家嫡女的只言片语。无才无貌的嫡女。
无才?狄青摇了摇头,凭那两句话,凭那一手字,居然敢说她无才。
无貌?狄青嫌自己长的太美,而眼前的女孩,居然被人非议长的太丑。连她的哥哥晋州都向自己提过,妹妹容貌平凡,颇在意容颜,望谅解。
不知道是谁这样传言,他只知道,自己接触的所有女孩中,眼前的女孩最亲近,笑容最好看。
看着她笑的恣意,对别人的评论仿若未知,或者知道她并不在意。一个女孩子都可以如此,他一个男人,羞愧啊!
于是三人光明正大的出府逛街。
一路上不少人围观,看到那头冠少年,真正是笑若神女,翩若惊鸿,不少公子哥都以为是哪家小姐女扮男装出游,纷纷驻足观看。
还有不少少女被那风度给镇住了,泉州府什么时候出了这样风逸的少年,一个个痴痴迷迷的跟着走。
一时间街道更加拥挤了。几人不想,出来逛街居然造成了交通堵塞。
看到路边那家家张官人诸史子文籍铺,左伊一行三人赶紧趁着人多拥挤钻了进去。
外头的公子和小姐还在挤,时不时有女人声音尖叫出来:“哎呀!我的绣鞋!”
一看这家店,自己来过,第一次遇见易先生就在这里。那时候的易先生真是严重的愤青,见谁谁不爽,恨不得骂尽天下不平事,如今居然能一块喝酒吃饭,真是奇妙的缘分。
书店老板还是那个人,张姓自然就是他自己。
张老板看到进来的狄青,也愣了一下,感叹道:“张某卖画多年,不想今日竟见画中人走出来。”
不过也只一下下,张老板又回归伶俐的老板本性,一副接待老熟客的样子,说道:“几位公子一看就是仙人之姿,学问一定很深,请问要买什么书,古今典籍,诗歌小说一应俱全。”
左晋州看看这个小书坊,和汴京的大书市根本没法比,里面的书并不多,只是这老板为人挺伶俐的,透着股喜气。
看妹妹挺喜欢的样子,温柔的问道:“伊儿,可有看上的,哥哥给你买。”
左伊其实环顾了一圈,就看到了一本封面颇熟悉的书。顿时双眼发亮,那是在英国一次拍卖会上见到的,据说是一本北宋时代遗留下来的春宫图居然被炒的价值上千万。
左伊没有看过内容,但是封面却记得很清楚,因为封面居然是一个圆,圆心中间有一个隶书印章。那时候好奇这本什么古书,一问,居然被告知是春宫图,真是天雷阵阵。
那些考古学家闭口不谈那画面如何迤逦,只说,用笔生动,极具考古价值。
后来经业内人老钱一解释,才明白,这个用笔生动对一副春宫图来说是最大的评价了。
生生的让人想动啊!
无怪乎卖的那么个天价!
但是此刻碍于两个帅哥在一边,买这个实在是太有失风范了。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家店,左伊奉行能拿下一定要及时拿下的办事风格。
她指了指那本书一旁的一本蓝皮装订书问道:“老板这本多少钱。”
张老板一看左伊指的书,立刻口吐莲花的说道:“公子好眼光,这本《春秋左传》是本店的善本,就此一家,您看看,这书比其他的都厚实许多。”边说着还拿起来抖了抖。
左伊接过书一看,果然,这是本《春秋左传》,确实很厚,打开里面不像其他书本一样,字体密密麻麻,留了很多空白的地方,所以书显得厚些。不过很旧,看样子是摆了很久,页面都有些发黄了。
其实本书是善本不假,这时候印刷成本特别高,刻印一本书,要单独做一个刻板,且基本上是一次性用品。但是真正的善本除了刻印精美,还需要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书本。但是这本书在雕版印刷的时候出了点错误。根本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善本。
不过这点错误,却让这本《春秋左传》成为了天下独本,万金难求,这是后话,且不详诉!
买得起书的人,定是有钱人。这时候的书是奢侈品,不少人都是借书读,看到这位公子对这书感兴趣,张老板不遗余力的推销了起来。
左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然没有仔细的翻看,也没有发现那细微的错误。
只听老板如数家珍一般道来:“该书共23篇,18万字。一共是432页,纸张钱260文,租赁版钱、工费、材料费等2贯126文,共2贯386文。小的也不多开口,就卖您3贯钱如何?”
听老板这么一说,这本书确实没啥利润的样子,但是左伊就是一口咬定太贵。左晋州在汴京是经常接触这些,大概知道一本书的行情,听老板这么一说,也知道没有多少赚头,正想开口说他买了,只要伊儿喜欢。
这时候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