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去世对于王忠的打击哪是相当大的,论这主仆的情谊,两人自然非常的深厚,毕竟先前王忠哪是打算害朱棣,即便没有下手,他也想看着朱棣身败名裂,不得好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这一点可没有做到,由原来的恨变成现在才敬佩,这其中的转变自然也让他对朱棣的感情是非常的深受的,要是说超过了朱高炽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两人有所区别而已,朱高炽是父子,而他是主仆。
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炽念王忠这尽心尽力的服侍了自己父亲二十余载,而他现在人也老,也没有在给他安排什么事情,而是在这皇宫里面选了一处好地方给他居住,同时也安排下人好生的伺候,也算是给他养老。
对于一个太监而言,王忠现在的晚年那也是比较幸福的,这皇宫的太监何止上千,等这老了之后大多数都会被勒令离开皇宫,想这些太监要是攒了一些银子的话或许还可以生活下去,而那些没有攒下什么银子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了,毕竟他们还有亲人在世上的很少。
现在的王忠在王钰的眼里那就是退休的国家干部,这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天提着一个鸟笼子,然后那里的老人多往那里钻,打打桥牌,下下棋,要不就和那些老太太一起扭扭秧歌,这最美哪可是夕阳红。‘
当然,现在这样多少有些不可能,不过至少不担心吃喝之类的,偌大的一个皇宫难道还养不起他一个老人,再说了,在皇帝身边呆了足足二十多年,王忠就没有攒一点私房钱?这当然不可能,当初那些孝敬他老人家的东西自然不少,所以这一点不用担心。
当然,想必后世的那些什么刘瑾,王振,魏忠贤之类的宦官,王忠还是算得上一个比较好的太监了,所谓的好,其实也就是说他没有贪心,没有想自己要权倾朝野,所有的大臣哪都得对自己毕恭毕敬,或许王忠的心理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另外一点也和朱棣有关系。
后面那些宦官专权,很多都是在皇帝从小的时候就跟着混,所以皇帝信任他们,但是朱棣的为人怎么可能如他的那些后辈子孙一样。
王忠住的地方相对有点偏僻,不过偏僻也好,这里的环境还是比较清幽的,就好像在皇宫里面开辟出来一个独门的小院,里面大树参天,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这皇宫原本就是在元朝皇宫基础上改建的,很多的东西都保留着,走到门口却见门掩着,于是轻轻的敲敲门。
这里王钰也来过几次,等了会之后,这里面的一个小太监探出头来,看看王钰,这也认了出来,连忙出来,这就要行礼,王钰制止道:“不用了,王公公在吗?”
小太监连忙道:“公公在,正和郑公公下棋呢”
说完也就让开了路,让王钰先进。
“郑公公?”
王钰的心里想了下,自己的脑子里面也没有什么印象,于是也跟着走了进去。
在院子里面的大树下,王忠正和另外一个人对弈,此人身材魁梧,脸上同样无须,不过不同于王忠的白净,他显得有些黝黑,而且这脸上也满是皱纹,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小太监连忙在两人旁边给安了一个座,另外一个伺候的宫女则去倒茶,王忠这微微扭头看看,笑道:“原来是王大人,你这大忙人今天怎么这有空来我这里了?”
王钰笑道:“我哪里是什么大忙人,不过我今天一来我发现我简直就是俗人,这下棋这种高雅的事情我可丝毫不会。”
对面那人则道:“既然有客到,这棋也就不下了吧,可别冷落了王大人”
王钰连忙道:“不碍事,不碍事,要是你们这不下,我怎么都觉得自己好像来的时候没有看时机,打扰了二位的雅兴了,而且看二位这棋面上战事正紧,要是现在停手那岂不是功败垂成,太可惜了”
王忠哈哈一笑,道:“这话倒也实在,那好,郑公公,不如我们也把这局下完。”
说完,朝前移动了一步,看着棋面,同时问道:“王大人,你可知道这位是何人?”
这人很面生,王钰摇摇头,道:“我孤陋寡闻了不知道这位是?”
不过短暂的时间之后,王钰突然脑子里面灵光一闪,道:“等等,莫非这位是郑和郑公公?”
古代皇帝都有赐名,郑和也是同样如此,这郑和原本姓马,在战斗中为朱棣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这马姓朱棣认为不能登朝堂,于是赐名郑姓
这郑和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这几百年之后那更是家喻户晓,没有想到这王忠下棋的居然就他
王忠哈哈一笑,道:“嗯,小子的眼光不错,居然一眼就认了出来“
同时也算是证明了王钰的话一点都没有错
王钰这一听,这果然就是郑和,当下仔细的一瞧,这人黑大概是被太阳晒得,皮肤不怎么好大概因为长年累月在海上,这海风的盐度大。
当下喜道:“没有想到真的就是郑公公,晚辈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了”
郑和谦逊的一笑,道:“过奖了,我那里有什么大名”
王钰摇摇头,道:“这可一点都没有过奖的意思,晚辈可是说的实话,这评价你那可是中华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
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对于这一点,王钰虽说知道不是很多,但是郑和大名那可是五岁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所以这话中可没有丝毫的恭维的意思,而是出自真心,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朱高炽当皇帝的都没有郑和出名。
郑和一听,连忙摆手,道:“那里什么最杰出航海家,这可就有些夸大了”
王钰道:“这可一点都不过,这后来都是这样说的”
“后来?”
郑和低吟道,这后来是什么意思,这怎么听上去有些让人不怎么明白
王钰见此这才发现自己这一激动自己站在了后来人的角度上面说话了,这当下笑道:“就是大家都这么说,不过我还是挺佩服你的,没有想到在这里见到你对了,这要不了多久你这是不打算出航了?”
原本以为郑和会痛痛快快的答应,但是却没有想到他居然一叹,这脸上露出了一丝没落的神色,道:“现在恐怕在也出不了海了”
王钰一惊,奇道:“这是怎么回事?”
郑和放下了手里的棋子,道:“现在皇上的意思是打算停止航海,因为这太耗国力”
现在的朱高炽的确有这个意思
要知道由于朱棣在位的时候几次北征,这让国力已经非常的吃紧,另外一方面,郑和航海也反花费巨大,朱高炽登基之后,想的其实就是如何的修生养息,所以这最花钱的航海也打算取消。
王钰一惊,不过这历史上好像这郑和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就停止航海,因为朱高炽其实也只有不到一年的王位的命。
当然,这是历史上这么说的,王钰当然不可能如此说,便道:“你放心,这下西洋可不会这样就结束了”
郑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