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婆婆吓得浑身发抖,不等说话,江寒之又悄悄贴近她的耳朵,“再告诉孙婆婆一个秘密,圣驾即将出巡,如今圣旨已下,只怕不出两日京都那边就会传来消息,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若是到了峦城,得知您老人家居然这样任由她人诋毁自己娘家的嫡亲姑娘,只怕您要吃些苦头呢……听说您还有个儿子如今在京都做着小生意?”
“江……江二爷,您要老身如何……如何做……”孙婆婆颤声问道。
江寒之眉头舒展,“您是聪明人,难道还要我这个晚辈来教您?”
“……”
“听那赵妈妈的说法,仿佛不止托了您一个媒人呢?”江寒之突然说道,“不过,晚辈听说,这保媒拉线是件功德,虽然彼此之间有些竞争,可也不是一点交情都没有的,更何况,孙婆婆可算是这一行当里头的老祖宗,哪个敢不给您几分面子?”
于是,当晚,无奈的孙婆婆便找到了一个曾经给知府大人府上的杜管家之子做过媒的老姐妹,如此这般的说了。那石婆子在孙婆婆的威逼利诱之下只得先是配合孙婆婆演了一出戏给江家老太爷的心腹下人江谈看,也不等江谈反应过来,便急匆匆的走人,而那江谈当时听了这消息正有些吃惊,也没来得及观察孙婆婆两人不自然的神态和匆匆离开的背影。待他回过神儿的时候,说闲话的两个老婆子早就不见了踪影。无奈之下,只得又偷偷的打听了几个人,见他们并未听说这段流言,心中略微放松。不想回家之后,自家婆娘却神秘兮兮将这传言跟他说了一通。江谈一惊,忙问媳妇从何得知,他媳妇撇撇嘴,只说是听自己正在洗衣房做管事娘子的亲姐姐说的。
原来,那江寒之在孙婆婆之后又去寻了正留守在枫林苑的丫头青缎,让她偷偷的将这消息透漏给江家几个有头有脸嘴巴又严的管事娘子。江寒之打的好算盘,那些管事娘子嘴巴虽严,可心里未尝没有自己的小心思。她们不会将老太太的丑闻说给外人听,可却绝对会告诉自己的丈夫和至亲,以便将来真的出了什么事端,自家亲友也好有个应对。
江谈听了妻子的一番话,立刻认识到事情重大,可偏偏天色已晚,二门已锁,只能先让自己媳妇寻了那二门上的婆子,让她先去上房请见老太爷,不想却被老太太的陪房马嬷嬷拦在了门外。
而那厢孙婆婆和石婆子做好一切后,便安安静静的躲在家中回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两个人睁着眼睛一夜无眠。第二日天刚亮,孙婆婆便再次去了石婆子家中,两人又是一番商讨,那石婆子吃了晌饭又打扮一番之后便去了就住在府衙后街的杜家,打着给杜管家女儿说媒的幌子,将孙婆婆交待的讯息说给了杜家娘子。那杜家娘子是个精明能干又惯会听风观影的,当晚得了个空儿便将事情说给了自家男人。杜管家心知那江老太爷乃是知府大人的挚交好友,两人隔几日便要一聚的,因此也不敢耽误,急忙换了衣裳就要出门。
再说那孙婆婆跟着江寒之派来的人守在杜家门前,果然见杜管家神色匆匆的去见了知府大人。当夜孙婆子和她的老姐妹石婆子便被叫到了杜家,孙婆婆自然不敢抖出江寒之,只说是从江家下人口中得知的。那杜管家左思右想,最近和媒人接触多的也就是那江家老太太跟前儿的陪房妈妈呀?可这风声总不会是老太太身边的人放出来的吧?杜管家纠结了,再次细细的问了两个老婆子,偏偏二人口径一致,不论问了几次都是同样的说法。杜管家思量后觉得这根源还是出在江家本身,至于外头的人,还真是没几个人知道,于是便狠狠的警告了孙婆婆两个,让她们再不许说三道四,见两人诺诺的应了,便回去向知府交差。
而那知府,也极为认同管家的说法,因此第二日天还不亮便命人守在江府门前,守门的仆役一出来,便急忙递上拜帖。
其实,江寒之的这个计谋并不周密,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这样有针对性的流言,熟悉江家内情的人一猜便可知道幕后主使者。可以当时的情况来讲,江寒之并没有时间去思量一个周密的计策,或许和老太爷直言倒是个极为有效的办法,可这样对于老太太却一点损伤都没有,他觉得老太爷即便心里如何恼火老太太,在外面,还是会护着她的。
因此,只有想一个办法,引起老太爷的重视,只有让他老人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心里才会越加恼火老太太的不懂分寸。只要能稍稍教训一下老太太,就算因此暴漏自己也无妨,就当是为贞儿出口气了。存了这样心思的江寒之,做起事情来更是不管不顾,只要能达到目的,便是被老太爷责罚他也认了。于是一连串儿的事情做下来,效果还真是出奇的好!
第四十一章流言中
在老太爷心中,自家那个老妻虽然行事张扬跋扈,喜 欢'炫。书。网'和儿媳妇争争权,爱在孙媳妇面前摆摆当家老祖宗的谱儿,可到底从没做过有损家族声誉的事情,在大是大非上面还是很有分寸的,加上对自己这个丈夫的话简直到了盲从的地步,让老太爷很是很是得意,否则他也不会护了她四十年。
现如今江老太爷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家那位老太太居然会蠢到想去损坏孙媳妇的名声。因此,不知事情始末的老太爷正在算计自己老妻这个不慈的名头到如今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如何才能彻底堵住那些人的嘴,另一方面又纠结于如何惩治江寒之那个不孝孙子。
而与此同时,知府老爷却决定再卖老太爷一次人情。江老太爷虽说是从尚书任上退下来的,可实际上,没有家族背景又性格刚直死板的他,在朝中的结交的那些人大多都是人走茶凉的面子情儿,若不是后来他们家迎娶了安国公家的姑娘,只怕江老太爷在京都重臣眼中还不如宰相家的大管家让人看重。现如今江老夫人将孙媳妇季氏得罪了,他刚刚得知的这消息想必江家还无人知晓,否则老太太也不会这样胆大包天,于是便悄悄的将皇帝出巡的事情说了出来。
“如今圣旨已下,圣驾即将出京,最多五日便可到达峦城。这次出巡圣上想要体察民情,因此并未大肆声张……”知府顿了顿,又道,“您老朝中有人,下官想着这件事定是瞒不了您的,如今不过白说一句。”
老太爷脸一红,突然想到那季氏胆敢这样嚣张出府,说不定就是知道了圣上出巡之事……其实峦城离京都并不远,只不过皇帝出巡走走停停,因此耽误一些时间罢了。如此算来,惩治孙子虽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尽快将季氏接回家中,否则他们江家只怕不好交待。
老太爷心不在焉的跟知府应付了两句,便起身告辞,急冲冲的回了家。先是派人问了几句府中留言之事,得知儿媳刘氏处理的极为妥当,便略略放下心,迈步去了上房。刚进屋子便见到老太太拿着几张红帖子坐在榻上仔细端详。
老太爷见了大怒,上前便将帖子撕了个粉碎。
“你还有心鼓捣这些个!”老太爷怒喝。
老太太一惊,抬头见老太爷一脸努力,心中忐忑不安,犹豫片刻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哪个不懂事的惹您生气?”
“……这是什么?”老太爷盯着地上的碎片,“我怎么听说你要给寒之娶二房?”
老太太仔细瞧着老太爷的神色,吞吞吐吐的应道,“……那季氏太没规矩……妾身想着找个人来治治她的脾气……家里的丫头没几个出挑的,因此妾身便想着从外面聘……聘一个回来……”
“你糊涂!”老太爷气的摔了桌上的茶杯。
老太太吓的一抖,“这……夫……夫君不是……不是也同意的么?”
“我不过让你给寒之挑个好生养的侍妾,什么时候让你给他娶二房了?你知不知道如今这件事情全城都传遍了,你要我怎么对季家交待?!”
老太太咬了咬嘴唇;倔强道,“如今媒人都找好了,我也相中了几个姑娘,左右大家都知道了,咱们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人弄进门生米做成熟饭,那季家便是不快又能怎样?季氏已经嫁给了寒之,我不信季家还能不要名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