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们,村民们,大家安静一下。”男人打量了一下本就没几个人说话的人群,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我是县里来的副县长,我叫梁栋国。你们这个村子,按照县级市划分区域是要归到我们长山县的。”
村民们一脸的茫然。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没人出去过。从来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是“属于”某某地方的。
梁栋国看着这些落后到简直未开化一样的村民,叹了口气,详细解释了起来。
“你们这个村子叫涉水村,早在几百年前县里的规划地图上就已经登记在册了,可是我们省这些年资金有些困难,没有什么人力物力投入进来开发涉水村。我们县像你们这样贫困的村子都是少有的了,我省政府前一阵子接到了海外的一大笔捐款,捐款项目要求开发这片山区和村落。这才播下一笔钱来,要把你们村落和隔壁村落之间的山打通,开一道隧道,乡亲们,路有了,就好办了,到时候你们就富裕了!”
人群一听到“要修路”,全都七嘴八舌的嚷嚷起来,乱哄哄的提问,梁栋国压了好几下才把大家伙儿的声音压下来。
“这个工程量实在有点大,山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凿通,我们这四个人也是跋山涉水几天几夜才过来,总算是赶上了乡亲们的除夕夜,这不,我们给乡亲们带了些粮食,种子和生活日用品,都是政府发给大家的,大家都收下吧。”
梁栋国转头指使剩下的三个人把骡子拉的马车上的东西给卸下来堆放在村头。村民们还保持着警觉的神态,没人动弹。
“乡亲们不要害怕,山外边有更多的人,更好的政策,我们要相信政府,相信党啊!”梁栋国擦擦汗,不知道这些话对于这群山里的村民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我们这次来,除了给大家送点儿东西以外,还想登记一下本村的人口,然后统一上一下户口。我们登记完人口还要去山里看看地形,这几个都是我们省派下来的地质学家呢!”
梁栋国把身后的三个人一个个的介绍了一遍,村民们干瞪着眼睛看着,地质学家是啥?
苏继秋身边的人轻声哧了一下:“真敢吹,还要凿通整座山呢。”
“就是,净瞎说,外边人就是当我们都傻呢。”旁边人小声的附和着。
眼见着村民们的议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梁栋国的汗流的更欢了。梁栋国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扭头看向站在一边的村长。
村长掀开眼皮,斜斜的看了梁栋国一眼,然后背着手慢悠悠的站到了他身边。大家看村长一副准备说话的架势,都老老实实的安静下来。
村长扫视了一圈安静的等着他说话的村民,又踢了踢脚边刚卸下来的一堆货物,突然大声喊了一句。
“老刘家!出来!”
第三十二章 送的一堆好东西 (1541字)
站在前排,辈分比较高的那群人中走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穿着黑色大夹袄的男人,刘德全,村里的老猎手。
刘德全走到村长旁边,村长又踢了踢那堆货:“挑吧,缺啥拿啥。”
刘德全一愣,村长咋了一下舌,又重复了一遍,他才蹲下去,把那小山一样的包裹解开几个,把里边的东西倒了出来。
已经是深夜了,天黑的挺彻底,大家也看不清楚究竟都有什么,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看刘德全在那里扒拉。刘德全一开始还小范围的乱翻着,后来不停地发出一阵阵惊喜的声音来。
崭新的皮革匣子,不锈钢的保温盒,高邦的厚底靴子,一看就毛绒绒的暖和十足的厚皮大檐帽,比村民自制的捕猎夹更加锋利的钢夹,吊索,竹坯板,麻绳,甚至还有用来炸坑的火药。
刘德全是猎人,看中的自然是他本家行当的那点行头。围观的人群中有不少眼尖的妇女,早就看见了包裹里崭新的棉衣、被褥、针线和大团大团弹好系好的新棉花,包里还有很多鼓鼓囊囊的小包,一解开,都是崭新的炒勺,蒸锅,屉板,甚至还有碗筷,用那些衣物仔细的叠好包着,一个都没碎。
刘德全这个掂掂,那个看看,磨蹭了许久,身后议论声越来越大,他才恋恋不舍得选择了几样称手的,美滋滋的塞进怀里。
身后的村民们都闹哄哄的想过来看,村长一扬嗓子:
“都别着急,谁都不差,我叫谁谁过来挑,粮食种子会平均发,挑点儿你们急用的物件儿,别太贪啊!下一个,大柱子他叔!”
乡亲们在村长的指挥下听话的排成了一个长队,从长辈到晚辈,从生活困难一点的到不那么困难的。大家欣喜的挑着东西,不断有惊喜的声音传来。几个妇女拉了几匹布,蹲在一边互相比对着。
苏继秋让小豆先帮忙抱着孩子,蹲下去翻了翻那堆东西,衣服布料什么的不缺,炊具可以留给那些做饭不那么顺手的老人。其实苏继秋什么都想拿点儿,又不能不给后边的人留着。翻来翻去,捡了两个带盖子的杯子,又翻了翻,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手。
那是一把剪刀。
村子里的妇女们做衣服都是用磨得锋利的铁片裁布,用顺手了倒也不觉得不方便,所以苏继秋一开始看到这把剪刀的时候,并没有想拿走它——苏继秋根本不知道这个锋利的东西叫什么,做什么用。
梁栋国正好看见,也蹲下身子,顺手拿起剪刀,凭空剪了两下:“这剪子可好用了,王麻子的呢,你家媳妇裁裁布啊,刮刮鱼鳞啊,用着指定顺手着呢。”
苏继秋接过剪刀,脑海中一亮。
元宝自从来到这里以后,还没有剪过头发。村子里倒是有个会剃头的剃头匠,但是剃头匠用的是剃头刀子,给男人们剃的都是光头,大冬天的剃光头容易感冒,所以元宝躲过了这一劫,一直没有剪头发。苏继秋心里也不是很乐意看元宝那满脑袋金丝就被剃个干净,一直没想带他去剃头。
这个剪刀,看来能帮上大忙。
“哎,你挑完没有呢啊,我等着呢啊!”排在苏继秋后边的大娘有些着急,捅了捅拿着剪刀撒楞的苏继秋。
苏继秋赶紧拿着两个杯子和那把剪刀站到了后边,他把锋利的剪刀裹在衣服里子里,双手拎着杯子,还从小豆怀里把有点发蔫的夏末抱了过来,小孩子犯困了。
“我说这个什么县长,什么梁什么的,嗨,就叫你大兄弟吧!大兄弟啊,天儿这么晚了,你们几个就别走了啊,留在这儿住一宿吧!”大娘刚蹲下,就热情地抬着头对梁栋国说道。
村子里的人果然很好收买,给他们点东西就能轻易的得到他们的信任。梁栋国心里舒了一口气:“大姐啊,还真不瞒您说,我们当初没想到这山路这么难走,本来打算的是今天下午就能进村的。这几位科学家还想在这边的上头搞搞测量,也是得多呆几天,就是不知道村里有地方让我们住几天吗?”梁栋国话说着,眼睛早就飘到了站在一边的村长身上。
第三十三章捐助 (1537字)
村长正看着自己媳妇带着一群妇女分发布料,嚷嚷着给苏继秋他们这样都是男人的家里边也做几套衣服被褥。耳朵这边听着梁栋国的话,故意慢了半拍,十足的拿着桥问道:
“这东西都给我们?”
“都给你们,都是政府给发的,我们都是为了人民服务而来的。”梁栋国赶紧说。
“以后还有人送不?”
“老村长,那路一通,还发愁有人送?政府都拨款下来了,以后这路一修好,你们出山也就一天的功夫,等到柏油路铺过来,几个小时就进城啦!到时候想买啥就有啥!都不用我们送!”
村长不是白活了那么多年的,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肯定没有的。他心里有些嘀咕,挑了挑眼皮,问道:
“你说的那个什么政府——他吃饱了撑的给我们东西?还给我们修路?”
梁栋国被问得哑口无言,因为这个红头文件下来的时候他也是这么想的。政府肯定不会平白无故吃饱了撑的跑到他们这个贫困县来扶贫。可是追根到底,说是美国那边有一笔巨款捐赠,手续齐全,还派人监督资金利用明细。那边儿说了,这笔钱,就是用来开发这片山区的,别的啥也不许干。每一笔资金都要落实到位,然后仔细上报。
梁栋国知道自己这么跟村长解释了,肯定会挨一顿白眼儿。他眼珠子一骨碌,说道:“这您就不懂了吧!您看您这村子,这山里,要什么有什么,木材,野生动物,山珍美味,保护的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到时候政府要派人过来开发的,在山坡上种果树,搞特色旅游景点,开发赚了钱,大家都得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