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士出身和不是进士出身的鸿沟,就在这个上面,不是进士出身的,是很少有可能当上首领官的。
“此话当真?”王公子原本倒也是看上那几位在丁一身旁的玉人,但此时已然完全不去往这方面想了,连眼光之中也全不在那几位侍妾脸上流连。除非真的是色中饿鬼,或是要动到自己的女人,要不然的话,权力和事业,总归会比美色更加让人兴奋。
特别是王公子这种人,尽管他也考中了举人,算是个小学霸,但正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小学霸,才知道要进士是如何之难!他父亲严州同知,也是举人的出身,干了几十年,官场上人脉也是不俗的,能力也颇为出色,要不然他刚才也不敢陪着丁一说话,全不顾李大公子尴尬。
可是又如何?不是进士出身,正常来讲,就是当不了首领官!
不服也是没用的,当然一个半个是有,例如杨善那样的,算是运气和官路真的很顺了,虽然他也没被放到地方去当布政使或是知府,但至少在部院还是能当上正卿,这很不错了,因为他站队站对,靖难之役,他是站在燕王也就后来的明成祖这边的。
除了皇位轮替时站队沾光的,或是极个别的因素,否则不是进士,有能力?那就县丞、主薄、通判、同知之类,慢慢玩吧。反正不论是县是州是府,要当上首领官,那是难上加难。至于入阁?那别想太多了,会把自己想出毛病的。
要不然当年丁某人为何坚决辞官,重走科举路?当然他有恃无恐,知道就什么不干,过几年英宗出来,这念旧的朋友,怎么也会拉他一把。但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就是在大明官场混,不能进士出身,从布政使到府、州、县等等的首领官、中枢的六部尚书、阁臣,那是全不用想,老实去当千年老二吧。
所以王平之很熟切,丁一还没回话,他主动又加了一句:“咏之兄,小弟不才,春闱考了两次,都是名落孙山,虽然家父意下还是教小弟再去考,但看怕进士是无望的了。兄说四海大都督府,愿去海外任职者,可以举首领官?这是要进士出身吧?”
事关仕途,他不得不仔细。
丁一笑了笑,刚要开口,刚才丢了脸的李大公子在边上冷笑道:“王世兄,你就等着上当受骗,这年头,托辞自己有诸般关系,骗取钱银的骗子,也不是一桩两桩,只是大家都知道丢脸,不敢公诸于众。你倒好,这边严州士林诸位看着,哈哈,日后此事宣扬开去,王世叔想来是脸上很有光的!”
王原听着愣了一下,这当口他还真不敢还嘴,评论诗词,他自然敢表态,因为好与不好,丁一的词摆在那里,那是很明显的优劣,真是稍有点阅历的人读上一遍,都能有个答案,他怎么不敢表现出对丁一的亲近?单是随着他和李大公子出游的歌伎,回了严州府之后,必会把丁一这词传唱开的,他自然是不畏的。
但李大公子说的骗子这一节,倒就让他背上发凉。
面前这位丁夫子,说的话可不可信?到底是不是骗子?要真当这么多人受骗,那怕在严州,至少得大半年抬不起头来。
这时那刘姓地主和几位李大公子的帮闲,就在边上嘲讽道:“丁夫子还能知道四海大都督府的章程?别说你姓丁,容城先生也姓丁,是远亲吧?”边上刚才还安坐着的士子,更有拍案而起,戟指丁怒骂道,“这话今天放在这里,丁夫子你敢说和忠国公有亲,学生就敢撕了你的嘴!忠国公的大兄早逝,就只一人,便只有征北伯和他嫂嫂拉扯着长大的!”这位看怕还是丁一的崇拜者,对丁某人的家世了解得清爽,也正因为如此,他方才如此气愤。
丁一抬了抬手,示意他们静下来,有几个不肯闭嘴的,诸如刘姓地主,那是恨不得咬下丁某人一块肉的,哪里肯消停?丁一却是冲着李大公子,向刘姓地主指了指道:“大公子似乎不单诗词不太擅长,驯养犬畜之道,似乎也不怎么样啊。”
李大公子听着颇觉丢脸,操起边上盘子砸了过去,才教那刘姓地主消停了。
“四海大都督府的章程,是要考核的,也就是有着举人身份,又想出任首领官,那么,报名之后有半个月的培训,连同你要带去赴任的三班差役、六房书吏、都是要接受培训之后,进行考核的。考不过,不好意思,那你得出钱了,你带的人在培训期间的花费,培训的费用等等,是得掏银子的;考得过了,那不单不用你掏银子,四海大都督府会派舰队护送你去上任,还会酌情给予一些火器装备等等……”
这时李大公子却就突然问道:“慢着,你这么说,听着也是在理,只是如何知道,你不是骗局被识破,编话来诓骗我等,以求脱身!”
刚才被丁一所吸引的那十数名老少举人,也纷纷用着狐疑的眼色瞪着丁一。
刘姓地主又得意了:“丁夫子啊,你老老实实把侍妾送与老夫,何来这样的事?何苦来着?一个谎话接一个谎话地编,这倒扯到忠国公他老人家头上去,老夫看看邓明府这番却是如何为你脱罪!”
第十章依红傍粉怜香玉(六)
他说着,极为幸灾乐祸地冷笑了起来,还加着一句:“忠国公那是什么人物?大明的架海金梁、擎天玉柱,丁夫子,不怕实话跟你说,出了这镇子,老夫便派家人南下泉州,去那船舶司的四海大都督府守备处出首!教你恃才傲物,终是坏了自家的性命!”
丁一微微笑了笑,那是根本就懒得去理他。
在淳安和这厮来往,本也没把他当个人物看,要真在江浙弄出个侯大苟的计划实施起来,刘姓地主这份量的,还排不上挨刀的份呢。丁一接触他,是因为要找一个切入本地士林的圈子。若是由着邓廷瓒来引见,那还不如亮出身份呢。
只是因为着要找这么一个不着痕迹的机会,丁一才会与这厮应付,此时显然目的已达成了,丁某人得多闲才会去理会这厮?所以根本就不理会,提起酒杯起身来,左右一示意:“请。”座间的士子,都纷纷持杯起身,与丁一遥遥相敬之后胜饮了此杯。
“要随汝海外赴任的人手,六房书吏的,至少要通文墨;三班差役的,至少要身强力壮。若是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书吏,风一吹就要倒的差役,那去报备,必是过不得关,到时被乱棍打出来,平之兄却就莫要怪我了。”丁一闲闲与王原述说,如何去报备为成海外殖民地的首领官,对于下属又有什么要求,大致什么样的考核标准
愈听着他说,王原的眼神都直了,愈是着迷其中。
因为这细节一拉扯出来。更加让人明白,丁某人不是在唬人的。
这当口。不单是王原听得入了神,连原本过来挑衅的那些个举人。都用心地听着。
人是有需求系数,与衣不遮体的乞丐说起人生三不朽,正常来说,乞丐会觉此人是失心疯。他想着的是如何果腹,如何活下,什么见鬼的三不朽?
有没有例外?有,当个小亭长,见着始皇帝车驾,“嗟乎。大丈夫当如是!”;卖草鞋想着中兴汉室;当和尚想着驱逐鞑虏,光复神州。到大明这里,几千年,也就这三位了。
其他的,伐纣的本就周国之王、春秋崛起本就是诸侯的底子、始皇帝本就是秦王、汉武传下来的位子又有文景之治、汉光武也是宗室其父更有百里侯的底子、晋代司马本是魏朝重臣、唐太宗生来就是大隋数一数二的门阀公子、宋太祖原就是大军头……真的除了那三位,就没例外了的。
到了举人这里,不是农夫,不是村妇,对于能不能进士。进士到底有多难?
没有人比这些举人更清楚的了。
但他们不甘心啊,中了举以后,就有依附在他们名下的土地,衣食怎么说也是无忧的。
有秋风钝秀才。可听说过秋风钝举人?那是没有的事。
物质上到了一定的层次,必就想往上爬,可要是任官。当千年老二,大多数人。是不太乐意,又不是过不下日子。何必去受这个罪?举人了,见官不跪,纳粮出役不用,办个什么事,有的是同年学友,去混个不入流的典吏之类,谁愿意?还是花上许多钱,去当个从九品副巡检还是正九品的主薄之类,永远也不可能升一把手的佐贰官?别小看这从九品,要弄这官身,也得不少花费,却不是每个举人都拿得出来的。
这时听着丁一的话,他们的心思就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