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畏一面伸手和和他互握致意,一面也在打量着他。与在沿途见到的俄共干部不同,波多洛夫并不是无产者,从他的形象和举止上明显可以看出,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打扮的也比较得体,虽然衣料都已经有了磨损,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质地优良,裁剪也很合适。
波多洛夫戴了一幅金边眼镜,因为从莫斯科城里一路赶过来,一幅累得不行的样子,和吴畏说话的时候气还没有喘均。
因为一路上和俄共组织的关系良好,所以吴畏部队中一直跟退着俄共派出的联络人员,一方面管理俄共提供的向导,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与遇到的俄共组织联系。
有这些人的存在,吴伟自然并不担心波多洛夫的身份,只是看到波多洛夫的样子,仍然让他觉得有些惊讶。
波德洛夫简单地向吴畏介绍了一下城里的情况。没人知道亚历山大四世是什么时候离开莫斯科的,沙皇离开的谣言是在两天前才开始传播的。
而莫斯科城里里的最后一批人马,则是在昨天夜间才离开的。至少直到今天早上,波多洛夫起床之后才发现,无论是军人,还是警察都已经不见了。
不过,波多洛夫毕竟是本地人,他打听到了一些情况,也找到了几个莫斯科警察局的警察,打听出莫斯科的警察并没有随同亚历山大四世和权贵政要们一起离开。事实上也不可能,警察们都本地上,上有老下有小,当然不可能简单一走了之。而且沙俄政府的警察往高了算也只能算是内务人员,没什么战斗力,沙俄政府也没有动力带这么一帮吃闲饭的跑路。
据波多洛夫找到的几个躲在家里的警察说,他们并没有离职,只是躲了起来,亚历山大四世,和莫斯科政府离开的消息,也是这些警察告诉他的。
即使到了这个地步,吴畏仍然不敢相信他的莫斯科之行会如此顺利,居然还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莫斯科就成他的了,总不成亚历山大四世是革命同志?
所以即使得到了波多洛夫的确认,吴畏仍然对率领部队进入莫斯科城抱有疑虑,生怕让猪队友给坑了。
但是很显然,如果他顿兵莫斯科城外的话,不去不留的话,那么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笑话,估计以后京剧都不唱空城计,敢喊现代版莫斯科了。吴畏脸皮再厚也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他灵机一动,当场授权波多洛夫,组建工人纠察队,成立莫斯科政府。
一般来说,这两项要求的顺序应该颠倒过来,像吴畏这么吩咐,那就算是司马昭之心了。
也不知道波多洛夫是不是特别聪明,所以一眼就看出了吴畏真实意图,所以对后一个要求,答应得很痛快,但是对前者则百般推诿。
看到波多洛夫为难的样子,吴畏突然明白过来,莫斯科此时是孟党的基本盘,所以毫无疑问,波多洛夫是以绥靖路线著称的孟党成员,对于武力天然有一种抗拒感。
俄国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莫斯科自然要算着选。所以这里一直是俄共两党大力发展重要根据地。
但是乌里扬诺夫当年被奥西波维奇排挤,愤而出走法国去刺杀尼古拉二世,然后阴差阳错之下,投入了叶卡捷琳娜麾下。南俄治下的俄共干部也纷纷投奔过去。于是莫斯科的布党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被孟党挤压,成员大多星散。以奥西波维奇为首的孟党们一面庆祝把异端分子都赶出了莫斯科,一面等等亚历山大四世继续落实尼古拉二世在位地的承诺,允许俄共参政。
没想到亚历山大四世上台之后直接翻脸,开始大肆搜捕俄共分子,根本不管什么孟党布党。奥西波维奇也算大丈夫能屈能伸,虽然有同志掩护不愁被捉,仍然带了一群人跑到叶卡捷琳堡去投奔了从前的皇后。
果然乌里扬诺夫没有大胡子的心狠,吃了这个哑巴亏之余,也只能奔走在外,图个眼不见为净。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北俄方面并不是俄共一统天下的局面,乌里扬诺夫接纳奥西波维奇,只是因为还有个斯托雷平在旁边虎视眈眈。
俄共在莫斯科号称有十万党员,莫斯科当局自然抓不干净,所以波多洛夫这样的人才得以潜伏下来。
事实上,以莫斯科当局对俄共的了解,他们还能为俄共只吸收无产者和产业工人,根本没想到会有像波多洛夫这样的人,除非有人举报,不然就算他站在大街上大叫自己是俄共分子,警察恐怕也只会当他发疯,这也是一种保护色。
只是吴畏这一路行来,从诺夫哥罗德开始,他所接触到的俄共领导者,无论是布党,还是孟党,对于掌握属于自己武装的建议,都是比较响应的,像波多洛夫这样鉴定反对武力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很显然,他要么没吃过没有武装力量的亏,要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不抵抗者。
所以看着面前的波多洛夫,吴畏皱起了眉头,他当然不相信俄共在莫斯科一直顺风顺水,所以很显然,波多洛夫属于后者,他渴望权力,却不愿意流血牺牲。
第555章莫斯科大坑
在吴畏的计划里,莫斯科占有着很重要的一环。毕竟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在这场大战当中,交战双方投入数百万大军,历时几个月,毫无疑问,可以作为二战的转折点。
所以如果吴畏无法占领莫斯科,那也就算了。既然能够进入这座城市,吴畏当然希望它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自己抵挡住反扑的南俄军队。
但是很显然,这一切假设都建立在俄共的合作上面。
这一路上,吴畏考虑过各种各样的可能,包括亚历山大四世坐拥重兵,准备在莫斯科城下包围自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吴畏才宁可拖慢进兵的速度,也要一路上建立俄共政权,就是为了万一情况不妙,他需要夺路而逃的时候,沿途有人接应。
但是现在看来,虽然亚历山大四世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弃城逃跑了,但是现在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莫斯科的俄共领神,竟然会是一个投降派,执行的是不合作原则。
这件事如果结合俄共的政治纲领来看,简直就是一场闹剧,不知道起草**宣言的两位大胡子前辈会不会被气得活过来再死一次。
另一个历史,镇压俄共卓有成效的斯托雷平现在正在叶卡捷琳娜的政府里面担任要职,虽然与俄共之间的关系紧张,但是也远远没有达到无法共存的地步。
倒是新任莫斯科政府在亚历山大四世的领导下,对俄共进行了严酷的镇压,现在看起来,效果比另一个历史上的斯特雷平做得更好。
所以在此时的莫斯科城内,吴畏即使想要找个人来代替波多洛夫,居然也不知道应该找谁。留在莫斯科的俄共两党基础还在,但是拥有领导才能的人一个都没有,至少最近出现在吴畏面前的这些人都不堪大用。
这个事实让吴畏觉得非常郁闷,即使在确定莫斯科城内真的没有埋伏,从而挥军进入莫斯科之后,他的心情也没有变得愉快起来。
进入莫斯科之后,吴畏并没有住进大名鼎鼎的克里姆林宫里,而是按照一贯的风格,把莫斯科市政厅作为自己的指挥中心。
占领莫斯科之后,吴畏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查明亚历山大四世为什么要率军离开这里。
不弄清楚这件事,吴畏总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很担心自己的脑袋在肩膀上呆不安稳。
而他下达的第二个命令,则是尽快与诺夫哥罗德取得联系。
因为在这一路西进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发生一般意义上的大战,南俄地方政府也没有吴畏坚壁清野的狠劲,所以沿途基础设施保存还算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