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般没道理的话,胡搅蛮缠的人,林依只有吸气,吸气,再吸气,将那火气压得低低的,才开口道:“婶娘别生气,我年纪轻不懂事,行事难免有偏差,你看在仲微的面子上,教教我呀。”
换作别人,对方服了软,道了歉,就当给个台阶下,可方氏却理这一套,自顾自吃酒,看也不看林依一眼,道:“你现在是官宦夫人,酒店老板娘,我哪有本事教你的。”
林依坐在那里尴尬非常,恨不得立时就将方氏送回祥符县,偏后者并不觉得自己有哪里不对,照常吃酒,照常夹菜,还时不时与牛夫人开开心心聊两句。
过了一时,青苗端上盖饭来,道:“这是咱们店里才有的盖饭,各位请尝尝。”
牛夫人道:“开张那天,我是尝过的,这饭的确好吃。”
方氏不知想起了甚么,心思却不在盖饭上,她透过屏风的缝隙,朝外盯着忙碌的青苗看了又看,问林依道:“我瞧你店里生意不错,青苗一人忙得过来?”
林依答道:“勉勉强强,实在太忙时,我就到厨下做饭,让杨婶也到前面来招待客人。”
方氏忽地关心起林依来,道:“何必那样辛苦,再雇一个人便是,也花不了几个钱。”
林依道:“是有这样的打算,但合适的人不大好找,且再看看罢。”
方氏马上道:“不消费力找寻,我与你送一个人来。”
林依暗自懊恼,早该想到方氏是别有目的,方才不该与她留话头的。此时改口,已为时过晚,她只得硬着头皮问道:“婶娘要荐哪个?”
方氏道:“你认得,还做过你几天的丫头呢,叫冬麦。”
冬麦品行如何,暂且不论,她如今可是破了相的人,怎好做店小二的事?林依直接表述了自己的意思,方氏却道:“标致的,你怕成了通房,我与你送个放心的来罢,你又不愿意,可真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这是哪里跟哪里,后院的事,怎能与生意相提并论?林依哭笑不得,道:“婶娘,非是我嫌弃冬麦,只是她现如今一脸坑坑洼洼,到店里做事,吓跑了我的客人怎办?”
方氏嘀咕道:“哪里那样不能当店小二的。”
林依听了这样的幼稚言论,更是好笑,指着牛夫人道:“开店的人,哪个不要求店小二相貌端正,不信你问我外祖母。”
这一声外祖母,终于叫牛夫人肯出来打圆场,道:“方夫人,既是破了相的丫头,寻个牙侩卖掉便是,多少还能赚几个钱,你留在家里,浪费粮食。”
方氏才不肯卖了冬麦,这可是她对付张梁的好借口,如今只要张梁想买通房,她便以屋里已有一个理由打发回去。
林依与牛夫人都声称冬麦不适合做店小二,方氏只好偃旗息鼓,几人终于能好好吃酒,林依松气同时,更不敢掉以轻心,直到饭毕送走她们,才彻底放下心来。
林依走到后面,与张仲微抱怨道:“婶娘真是难伺候,非要把冬麦塞给我们。”
张仲微道:“你不答应便是。”说着将一包钱递与她道:“大哥背着人给我的,称我们才开店,手头一定紧张,因此拿了钱来帮衬咱们。”
林依掂了掂,重量不小,惊讶道:“大哥才做了几天官,哪来这许多钱,难不成是大嫂的?”
张仲微叹了口气,道:“这是别个与他送的礼,我已劝过他不要再如此,他却责怪我没脑筋。”
张伯临油滑,胜过张仲微许多倍,因此林依道:“大哥做事自有分寸,你管好自个儿便是。”
好同张仲微回到里间,将钱收起,道:“平日外祖母待我那样亲热,今日却始终不帮我讲讲话,害我独自对付婶娘,好不辛苦。”
张仲微道:“并不是人人都似你一样会打圆场,许是她没瞧出来。”
林依缓缓摇头,道:“肯定不是,外祖母何许人也,能瞧不出我尴尬?”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却又讲不清楚,使劲想了想,还是无果,只得放下。
自脚店开张,来买盖饭的人,多过吃酒的,林依初时并没觉得有甚么,反正做生意,能赚就行。但过了一段日子,她始终不见那些官宦夫人再来,就渐渐起了担忧之心,不知自己是哪里做的不对,才让她们不肯做回头客。
这日,她在店里坐着,瞧得赵翰林夫人在门前下了轿子,不禁喜出望外,连忙迎上前去,却见赵翰林夫人朝店内探头望了几眼,又退回了轿子。她着起急来,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去,隔着轿窗问道:“赵翰林夫人,都到了门口了,怎地不进来坐坐?”
赵翰林夫人指了店内几名买盖饭的妇人,道:“你瞧她们,穿得破烂不说,还脏兮兮,我与这样的人同坐一间店中,好不丢脸。”
那些人,是买二十文一份的盖饭的,自然穿得不算好,至于脏兮兮,倒也不像赵翰林夫人讲的那样夸张,林依正想辩解两句,赵翰林夫人已是起轿走了。她不禁认真思考起来,官宦夫人不肯上门,是否与此有关?酒店要走的路线,是否得定一定。
当晚,新晋老板娘林依,召集所有的员工,包括亲属张仲微与临时工肖嫂子,开了个会,讨论酒店的经营方向问题。她将赵翰林夫人到了门口却又回转的事讲完,问众人道:“是干脆改作食店,专心卖盖饭,还是只为达官贵人家的夫人们提供酒水?”
青苗率先否决了第一个选项,道:“来买盖饭的,大都是只买得起二十文的,赚头太少,还是卖酒水合算。”
杨婶道:“只招待贵人们,自然更赚钱,可别个要买盖饭,总不能拦着。”
青苗道:“好办,咱们定一条店规, 不点酒水,不许入内。”
张仲微反对道:“这是哪门子规矩,东京大小酒店几百家,恐怕也没把客人拦在门外的。”
肖嫂子笑道:“你们只晓得穷苦妇人在店里时,官宦夫人不肯进来,却不晓得,官宦夫人在店里坐着时,那些买二十文盖饭的人,怕冲撞了贵人,也不敢进来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依琢磨,照这说法,两种不同消费层次的人,自身都是不愿同处一店的,那要想个甚么法子,才能把她们分开呢?她想了一时,仍是没得头绪,半是感叹,半是玩笑道:“咱们还是店面太小,不然设两间房,吃酒的坐一间,买盖饭的坐一间。”
青苗自从卖姜辣萝卜,生意窍日渐开启,闻言计上心来,附到林依耳边,献上一绝妙好计。
第一百五十章强人所难
青苗建议,在下等房处另设一柜台,专卖盖饭,凡有只买盖饭不吃酒的客人,都叫她们到后面排队去。
此计甚好,解决了贫富两拨人不愿共坐一店的矛盾,又没有增加成本。林依抚掌大赞,讲与另几人听,另几人也是齐声称妙。
青苗的建议还是太简单,林依仔细思考过后,将之完善,下等房并不设 柜台,仅把窗户稍作修改,使其成为递送盖饭的窗口,要买的人在此排队;单卖的盖饭,不再现炒现卖,而是事先大锅炒好,盛在食盆里,以供客人随意搭配;酒店内卖的盖饭,还是现炒现卖,但卖的价钱贵上三成。
酒店内,允许女经纪人自由出入,但为了贵人们的安全考虑, 仅限于从业三年以上的熟面孔——这项辩认工作,就交由祝婆婆把关。
林依对人员的分派,也另作了调整,下等房内空间相对封闭,面对的又是容易做手脚的食物,因此须得一个可靠人,就让青苗坐镇;酒店内是杨婶负责,要求祝婆婆不用温酒时,也要帮忙招呼;厨下则由林依亲自操勺。
如此安排过后,客人们买盖饭,无须再等待,随买随走,虽不能坐下吃,但难得快捷,生意反而好了许多,每日里到下等房前排除的客人,排起长队,其中不仅有州桥巷的近邻,还有闻名而来的远客。
林依瞧着这情景,喜在心头,炒起菜来格外起劲。然而生意虽更好了,她却日益清闲下来,因为盖饭窗口的饭菜,都是一大锅一大锅事先炒好的,往往忙碌半个时辰,能管上很久;前面酒店卖的盖饭,倒是现炒现卖,但客人还是不多,因此让她没了活儿干。
杨婶与祝婆婆每每感叹,虽然单设了盖饭窗口,酒店生意还是不大如意,林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甚么好办法,真真是愁人。
青苗那里生意好,却也有抱怨,称一次性做的饭菜太多,往往还没有卖完,就冷掉了,因此向林依提议:“二少夫人,咱们一次少炒些?”
林依忖度,就油盐柴火等成本考虑,肯定是炒的回数越少越赚钱,不如做个保湿食台,又方便又节省。她寻来个工匠,将自己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