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腥思亲。械娜吮硌莸氖奔浜芏蹋腥硕技亲×怂?br />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是一部没有导演的戏,随着剧情和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在那万丈红尘中,看着一幕幕悲欢离合。人生是一部没有剧本的戏,在自己的舞台中,尽情挥霍着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写下唯一的故事。
人生如戏,在戏中表演着自我,戏看人生,在戏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论习惯(1)
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把它清理及散播好的种子,那么它的上面必然丛生着各种各样无用的野草,一位年轻美貌的妇人,她如果不懂得节制和保养,任由自己的性子,那么他的身体必然只会生成不成形的肉块,我们的天性亦然,天性好比一颗种子,它既可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
人的天性隐而不露,倘若要用一种方法来约束它,并使之成为一定的形状,我想即使是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加以约束和改变,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改变我们的天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人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人,一身坏习惯的人迟早惹祸。
在我们身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习惯,从我们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它左右我们的效果,它对我们的语言、行为、判断力、思想和宗教无所不做,无所不能。
坏的习惯就像一种粗暴而阴险的寄生虫,它总是悄悄地在我们身上潜伏下来,起初它对我们百依百顺,温和谦恭,可是时间一久,等它在我们身体上深深地扎下根来,最终露出了专制的面孔,使我们毫无自由,在它的面前不能动弹。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是一种好奇,但后来就成了一种坏的习惯。
好的习惯是一个温柔而训练有素的老师,它总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在我们受到挫折后鼓舞我们不要灰心,在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提醒我们不要迷失方向,为我们指引出正确的道路。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这就是好的习惯。
无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从我们一出生,我们就开始听从习惯的法令,并按照习惯的一切办事,我们首次看到的世界是这般的面孔,以后还是这般面孔,我们世世代代的祖辈注入我们心灵的成见,似乎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明代的思想家王廷相这样说:“凡人之性成于习。”习惯于专制和奴役的人们,不管命运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改变的机会,他们都是视之无睹。习惯自由和独立思想的人们,则认为任何专制统治形式都是可怕的,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改变现状。乐观主义的人习惯自嘲,悲观主义的人习惯怨天尤人。
习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两者之间相差甚远。有的人因习惯而因循守旧,还有的人习惯推陈出新,善于创新,有的人因坏的习惯而毁了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因好的习惯而一不小心名垂史册。
乌申斯基还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论音乐
如果说真得有上帝的存在,那么这个上帝首先是通过宇宙向我们表现的,其次是通过人类的思维,前者是大自然,二是艺术。
在艺术的殿堂里,有一个心上人时而对你神情沮丧,时而对你发出轻轻的笑声,时而对你发出一句深远的叹息,时而在你耳边吐出几句情话后,尚且有一半在她的朱唇中。
世人们,这个心上人就是音乐。音乐正好是艺术的脉搏。没有音乐,艺术是苍白的,没有音乐,艺术是乏味的。它与艺术的关系,就像天空与云霭的关系,大海与波涛的关系,思想与梦境的关系。
我喜欢艺术,更喜欢音乐,它总有一种力量使我的灵魂各奔东西。而就在我的灵魂离开自己的身体,飞上天际,直上无限的宇宙的时候,我就会看见自己的躯壳狭窄无比,犹如牢笼,当我试图靠近那无限世界里不可捉摸的声音,却看到了我们自己的灵魂。
音乐源自人类的精神,发自个人的意识,音乐是灵魂的语言。音乐是我们用自己的灵魂,写下那动人的曲谱,敲开情感的门扉,唤醒昔日的记忆,将过去的一桩桩事件在我们脑海里浮现。音乐是那样轻易地将我们的心弦拨动:它带着情侣心中的牵挂飘进你的耳际,使你的相思之情化作泪水涌出;它带着福音传遍众人群生,使人们相信梦想、欢乐、光明的存在。它犹如明灯,驱赶灵魂的黑暗,照亮了心田,它犹如太阳,用自己独特的光辉恢复万物生机。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音乐,音乐是世界的共同语言。音乐是地球上所有民族的语言,音乐节是人类共同的节日。纪伯伦说得好:“没有音乐,幸福就是被割去舌头的姑娘。”从希腊神庙到中国的长城,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歌谣,从古到今,我们都可以找到音乐对人类的每一个时代的影响。
音乐让人们建造了宏伟庙宇,人们献上自己最佳的祭品,焚上最芬芳的香火。音乐歌颂丰收,歌颂劳动,歌颂创造历史和生活的人民,为人们举行了一场场宏大热闹的晚会,音乐歌颂帝王的丰功伟绩,使他的加冕仪式可以进行,但同时也宣布他的末日。音乐成为人与上帝的媒介,于是圣歌传遍全球。音乐成为实现成功的路径,它使所有热爱音乐的人将它视为梦想,并为之奋斗和拼搏。
音乐对于人类,有如生命对于呼吸,它伴随我们度过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报以欢呼、喝彩,他们用欢乐、欣喜、高兴的歌声迎接我们。当婴儿看见光明的时候,他用啼哭声来哭诉这个世界的苦难。
当我们还是婴儿,啼哭的时候,母亲会走过来,哼起那洋溢着爱怜之情的歌声,那充满母爱的摇篮曲总有一种魔力,使我们顿时终止哭声,片刻进入甜蜜的梦乡。
当我们走进战场,音乐有一种引力,它能够振奋战士的斗志,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使部队团结一致,凝成一支永不分散的部队。
当我们旅行的时候,它是我们的同伴,它为我们减轻疲劳,缩短旅行的路程。
在我们欢乐的日子里,它和我们一起欢乐,在我们苦难的日子里,它像亲人一样守护在我们身边。
当我们寻找到自己世界的另一半时,所有的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唱着歌奏着乐,为新人婚礼作证。
死神最后执笔我们生命故事的最后的一页,在那令人悲伤的时刻,死者的灵魂抛弃生命世界的彼岸,丢下曾经手中的物质宇宙,游向虚无而永恒的大海,这时可以听到哀乐,那歌声中饱含了人们的悲凉、烦恼和焦灼之情, 但在我看来,那乐曲里面参杂着赞美宇宙创造生灵的声音,那声音呼唤着沉睡在母亲子宫里的生命,令其直立行走,伸展蔓延,弥漫大地。
音乐不像诗篇,无需笔墨纸砚;音乐不像演说家,要有铿锵有力的说辞;音乐不像绘画,不要调料和画笔。只要你想唱就唱,它依旧能描绘人的种种情感,描绘人的种种心情,描绘人的希翼,描绘人的欲望,说明灵魂的存在。
论职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职业,我宁可是根据别人的看法而进行选择,却不听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正如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大的关系,有多么高的收入,有多少平米的别墅,这些东西都是他的身外之物,不是他的内在品质,不能抬高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