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兰英向全军发表公开声明,氐人大军全军投降川军,并公布当初长城一战与川军的内幕。
折兰英投降川军之举,没有遭到什么抵制,最多是一些将士发发牢骚,真正顽固不化,不愿归顺大汉的,已经在桑倩坡化作死尸了。
而且氐人军一半是汉军,那些将领早就知道自己来氐人大营干什么,再加上阿科,王越等表示向刘璋效忠,还有折兰英公开承认自己是刘璋妻子。
这些理由,已经足够让氐人将士同意归附川军。
氐人大军毁了鲜卑军乌桓军后方,挡住鲜卑军乌桓军,将两军逼入尽粮绝之境,并在河套杀投奔来的所有世族男丁。
消息传到邺城,曹军全军震惊。
“主公,氐人大军突然背叛,导致鲜卑军乌桓军根基断绝,法回援,吴俊的匈奴军被灭,并州遭逢川军大军压境,旦夕不保。
如今虎牢关有川军张任部三十万,颖水有川军十万,并州边境有川军十万,北方有氐人军十万,四面楚歌,请主公速做定夺。”
一名官中殿中高声禀道,曹cāo垂目坐于上首。
荀彧荀攸郭嘉等人沉默不语,都深皱着眉头,殿中其他武议论纷纷,紧张而不知所措,司马家诸葛家和各大世家的人是愤怒,折兰英竟然在河套屠杀了全部逃亡河套的世族成员。
特别是司马家,要知道河内可是司马家老巢,那里有司马家大部分亲眷,来还以为逃亡河套就安全了,等战事结束就接到冀州。
现在全部被杀,绝对是司马家继襄阳屠杀后又一劫难。
而所有人,都有一个不敢言的抱怨,曹cāo的女儿,竟然背叛了,而且是早与刘璋有预谋,一直以来,曹军竟然都被川军和折兰英耍了。
纵观下河套一战,川军之所以十万大军横行忌,现在这些武想想,终于知道了原因,人家根不害怕折兰英援助曹军,有了折兰英,不怕鲜卑和乌桓前来。
就是这一步关键棋子没料对,一子错满盘皆输,从下河套到北方草原,再到即将被进攻的并州,几乎全是折兰英造成。
所有曹军武又想起了当初的长安之战,根不是折兰英要保什么领地,根就是故意让曹军落败的。
折兰英是曹cāo的女儿,现在人家公开说这是为了夫君,女子嫁人,胳膊肘往外拐,这句话还真是不假啊。
这才是众武有苦不能说的最大怨言,心里都咒骂了曹cāo不知多少次,养出这么个不孝的女儿,甚至在想现在曹cāo是不是对当初要将折兰英嫁给刘璋,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荀彧等人面色yin郁,世族官员武将又愤怒又害怕,并州一没,川军兵锋可直达邺城。
一直以来对川军一统天下的恐惧,终于就要变成恐怖的现实。
恐怕整个大殿之中,只有曹cāo人和郭嘉心里和所有人想法不一样。
郭嘉抬起眼皮看着高位上虚目端坐的曹cāo,心里想起了这次下河套之战前曹cāo说的话,那时自己没料到折兰英会帮川军,还分析了那么多会援助曹军的话,可是最终曹军一败涂地。
郭嘉在想曹cāo心中的想法,是不是真的要……投降。
“主公。”陈群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对曹cāo禀道:“如今川军已经声势滔天,只因为刘璋屠夫还在等后方休养生息,所以没有发动全面进攻。
我们必须在发起全面进攻之前,想出应对川军的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903章朝议
“那长(陈群字)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应对川军啊?”曹操缓声问道,语气中没有一点急迫,好像曹军没有任何危险一般。
“这……”陈群是个玩政治的,不会玩军事,哪能提出什么对策。
“你们呢?”曹操睁开眼,在其他官武将身上扫过。
“和川蛮子拼了。”夏侯渊看着殿中一片安静;终于忍不住大声嚷道。
“你们也赞成就这么拼了吗?”曹操看向官,官们当然不敢学夏侯渊,就这样和川军拼了,送死可不是他们的性格。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也拿不出什么主意,几乎是在同时,所以官的目光落在司马懿身上,只希望他能想出主意。
“仲达,你足智多谋,现在正是我军危难时刻,你有什么计略快快道来?”曹操凝视着司马懿。
原司马懿承受着所有目光,都面不改色,脸上毫无生气仿佛死人一个,可是曹操的目光落下来,司马懿皱了皱眉。
这和以前曹操那种虎目精光的感觉不一样,不是威慑,却有很强的压迫力,就好像……明明曹操就直视着自己,司马懿却好像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司马懿能地提起全部精神力,努力让自己清醒。
在原位愣了好半响,司马懿站出来,和往常一样对曹操九十度大礼,抬起头来道:“主公,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唯有一个字,退。
并州面对下河套十万川军,虽然有曹彰十万军队,吴俊军师周策与部将风姿吟带出一万军队。但是这根无法挡住川军进攻,如果硬抗,只能全军覆没。
但是并州虽无险可守,太行山脉绵延,到处是险塞险道险关,如果我们将并州的军队撤回太行山一线布放,川军就算再强,也难以飞渡。”
“仲达先生。”世族官吴质从原位走出来,质疑道:“太行山虽险。但是只要出了太行山,骑兵一日可到邺城,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吴质没有仲达先生懂兵,但是也知道一个道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关口。就算一道屏障再险要,也无法保证不失,我们岂能只在邺城不到两百里外布放?”
“是啊,太危险了。”
“太危险了。”
吴质话音一落,其他官也纷纷露出忧虑之色,他们不约而同回忆起许昌,许昌被川军攻破后那些屠杀世族的万人坑。
回忆起许昌。再想到川军竟然就在不到两百里外,官们就不寒而栗,那些这一年多世族进入曹营的武将同样心惊肉跳。
如果曹军只能把守太行山脉,那还有好觉睡吗?说不定哪天晚上正睡得香。忽然就有家丁来报,川军骑兵杀进邺城了。
这不是杞人忧天,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实,只要川军突破太行山。可轻而易举办到。
“那季重(吴质字)先生是有别的好办法了?”司马懿慢条斯理问道,他和吴质是好朋友。但是这时问话也没有客气的成分。
其实就连这些世族,有时候也不知道司马懿心里在想什么。
吴质站在原地,他确实没有好办法,和吴质一样,殿中议论纷纷,却没人出来说话,荀彧荀攸等人都没说话,曹操眼睛再次微微闭上。
突然,一名官走出来,对着曹操纳头一拜:“主公,微臣建议迁都。”
“迁都?”“迁都?”
众人听到那官的提议,先是沉吟,接着眼前一亮,立刻出来很多人附和,陈群道:“主公,王大人之言有理,刚才仲达先生不也说了吗?我们现在应该以退为主,当避川军锋芒,暂时迁都。”
“不可。”荀彧再也忍不住站了出来,微微带着怒气道:“如今我们的兖州名存实亡,川军要下徐州也随时都能办到,黄河以南我们几乎无立锥之地,现在就剩下一个河北,我们还能迁都到哪里去?”
荀彧心里想说的是,我们已经在许昌迁过一次都,如果还迁都,那还剩下什么?民心没有,军心没有,连尊严也没有了。
可是说出这些,就好像自己在自命清高,对这些表面道貌岸然内里实际势利的世族官员,没有半点说服力,说不定还被当成泼妇骂街。
陈群向荀彧一礼,恭声道:“荀大人,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将都城置于危险之中,或许迁都出邺城,我们会丧失一些民心军心,但是那是迫不得已。总比到时候邺城被一日之间攻破,我们就此覆亡来得强吧?何况。”
陈群扫了一眼满堂武:“我相信就算我军迁都,军心民心都还是坚如磐石,绝不会动摇。”
陈群的意思谁都清楚,所有世族都是和曹军坚定站在一起的,连家族士兵被收编都忍了,一个迁都又能如何?世族还是会团结在曹操周围。
陈群说完,立刻一片附和之声。
“那长打算迁都到哪?”荀攸问了一句。
“信都。”陈群答道:“安平郡信都县原就是邺城治所,是仅次于邺城的冀州第二大城,外有巨鹿之险,就算川军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