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公不是拘泥之人,这里没外人,月英就直说了吧,这等同于篡逆,这种事情怎么能和君王商议,这岂不是陷君王于不忠不义?
月英之前也听到一些风声,但是没有制止,月英觉得这些事,还是不让主公知道的好。”
“好吧,就算我可以不知道,月英,张任。”刘璋对黄月英张任道:“你们赞成我称帝吗?”
张任道:“不管主公是否称帝,张任都必追随主公。”
黄月英已经从刘璋语气中听出一些端倪,皱眉道:“主公,难道你没有称帝的心思吗?”
“呼~~~”刘璋看了一眼天,长出一口气,对黄月英道:“月英,你是了解我的,我做这么多,并不是为了大汉皇室,而是为了让新政在大汉扎根,去除世族留下的腐烂味道。
所以,就算你说的篡逆,我刘璋从来就不吝惜去做,我也没想过要将帝位还给现在的皇室正统,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两个,这个皇帝,我刘璋做定了,但是。”
刘璋缓了一口气:“要做皇帝不是这个时候做,现在称帝,对我,对川军,没有任何好处。”
“为什么?”连黄月英都有点不理解,对刘璋道:“主公,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统治区域内,世族占的比例很小,反而崛起很多纯粹拥护主公的商业阶层。
百姓更是拥护主公,天子是谁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重要是谁让他们过好,如果是其他人做天子,反而会让他们不安。
何况主公在西羌,南荒,五溪,西域的功勋,这是每个大汉人都值得骄傲的,那些淳朴的百姓同样会自豪,主公称帝,月英敢保证川军辖地内,反对的声音九牛一毛。
而辖地外面那些世族,他们已经与我们水火不容,我们还需要讨好他们吗?
主公称帝没有坏处,反而是有好处的。
现在大汉无天子,曹操孙权为什么不敢称帝?因为主公比他们更有资格,如果他们都称帝,主公必定称帝。
但是主公皇室后裔,又是太后拥立,肯定比他们要正统多了,他们正是怕这一点。
敌人怕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既然曹孙害怕我们称帝,那我们就称帝,月英相信,只要主公称帝,就算曹操孙权跟着称帝,天下人也会觉得主公更合法,影响力更大。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曹操孙权,就成了真正的非法政权,所谓出师有名,这不是对我们很有利吗?
我们即将对下河套地区用兵,月英觉得这是有利于我们出兵的,主公在顾虑什么?”
黄月英说完看向刘璋,刘璋手掌轻抚额头,对黄月英道:“月英,你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没有想到称帝的真正坏处。”
“真正坏处?”
“称帝之后,首先要做什么?”刘璋问道。
黄月英道:“封赏臣工,大赦天下吧。”
刘璋看向张任:“张将军,你觉得我称帝后会册封你什么官职?”
“末将不敢……”
“别废话,照实说。”
张任只觉得头皮发麻,犹豫一下答道:“或许会封大将军吧。”
“那以后我还能封你什么官职?”
“这……”
“如果我以后不加封你了,你还愿意给我刘璋打仗吗?还有进去之心吗?”
张任急忙道:“主公,张任不管身受何职,都愿为主公赴汤蹈火。”
“那是你,那是你张任,换了别人呢?你以为人人都跟你张任一样吗?”
刘璋转过头,对黄月英道:“月英,你应该明白了吧?等我称帝之后,大封臣工,到时候说不定连王都要封出来,我封得起吗?
到时候官职定下了,大多数臣工将领都没了进取之心,我们还怎么打仗?别忘了我们下面是很多的寒门官员。
说句不好听的话,世族虽然很腐朽,但是大多数世族眼光绝对比寒门长一点,理想远大一点,要是我刘璋没有了官职给他们封,他们斗志会至少弱一半。
他们现在都盼着本王以后称帝,可以捞一个更大官职,所以努力做事呢,好吧,本王现在去称帝,到时候官职都定下了,上升空间不大,他们追求什么?
如果再有武将和文人来投效,我拿什么官职封给他们?现在天下还有一半没有统一,需要吸纳的官员肯定不少,到时候怎么办?把现在这些人的官职下了吗?”
黄月英生活在汉末,以前唯一的三次天下大乱,春秋战国,六国被秦始皇统一。
楚汉相争,刘邦一统天下。
第三次西汉末年,光武中兴。
三个人都是天下基本一统才称帝的,所以黄月英没有借鉴,可是刘璋知道后世很多帝王,都是因为先称帝了,导致整个政权失去斗志,最后偏安一隅直至覆灭。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刘璋可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刘璋宁愿让伏寿太后摄政,也从来没想过称帝,却没想到群臣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出。
刘璋缓了语气,对黄月英说道:“我说这么多,就是说现在称帝,我们整个川军的斗志都会下降,包括文官和武将。
而如果不称帝,大家都有个念想,以后什么丞相大将军,大家都有个盼头,会更有斗志。
我不想现在川军热血因为称帝冷却下来,你们明白吗?”
黄月英和张任都不再说话,而是考虑着刘璋的话,过了好一会,黄月英道:“主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刘璋点点头。
三个人再次走进大殿,原本议论纷纷的大殿立刻安静下来,都想知道刘璋和川军文武之首的商量结果。
第888章神武天皇
黄月英和张任各自回到位置,刘璋向伏寿拜礼后,走上台阶,面向群臣大声道:“诸位同僚,自董卓之乱,汉室倾覆,大汉遭逢四百年从未有过之大难。
我刘璋六年征伐南北,是有点薄德,然今大汉天下还有一半落在逆贼手上,中兴大汉任重道远,此时妄论称帝,是本末倒置,是置大汉危难于不顾。
有人说国不可一ri无君,但是今大汉国已不国,何谈君上,经年没有君王在朝,就是要让诸位同僚,天下大汉子民,以及华夏后世之人,记住这一段历史,记住这一段导致没有君王在朝的灾难。
大汉天子登临大宝之时,就是大汉脱出灾难,走向中兴的之时。”
刘璋横着举起佩剑,提起中气朗声喊道:“诸位同僚,我刘璋在此向诸位立誓,大汉一ri不统一,绝不妄谈立帝之事,包括我刘璋在内,任何人置大汉危难于不顾,妄谈称帝,杀无赦。”
刘璋说完向伏寿一拜,大踏步走出大殿,群臣半响没有反应过来,绝大多数文官武将都是希望刘璋称帝的,因为刘璋称帝了,他们的官职就跟着升了,就是开国功臣。
他们想到刘璋会一辞二辞三辞的,可那只是做做样子,却没想到竟然拒绝得这么彻底,这出乎他们预料。
但是群臣都被刘璋的慷慨陈词感染了,突然觉得大汉还没统一就先想着拥立刘璋,以达到自己晋升的目的很自私,心里对刘璋的志向钦佩,也迫切希望大汉统一。
而等到大汉统一,自己这些人不还是开国功臣吗?那个时候地位只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