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饭碗,萧溢茗搀扶赵尔巽到书房歇息,接过丫鬟端来的茶具和小炭炉开始沏茶:“师伯,真打算给兵工厂投入巨资?”
“那还有假?今年全省税收不错,上月底就已超过四千万,最保守估计全年达到四千六百万,这可是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所以从中拿出个千八百万修桥铺路造福于民,顺便扶持一下兵工厂,完全应该。
“四川兵工厂的名字可是我取的,大门外挂着的招牌也是我亲笔题写,之前叫做机器局,属全国最早的三个机器局之一,要是在我的任上垮掉了,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放?满朝的老家伙听说了还不得偷着乐?”
赵尔巽心情不错,还开起了自嘲般的玩笑。
萧溢茗点点头:“这样也好,自己造总比购买强,还能顺道培养自己的人才,养活一千多工人和几十个官员。”
赵尔巽深以为然:“是这个理儿我看啊,所有机器还是委托你们华西公司购买,一来兵工厂没几个人懂机器,更不懂最先进的机器是哪一种,要是直接让他们去买,说不定被那些jiān猾的洋人给骗得昏头转向;二来嘛,你和你的华西公司一年来为兵工厂帮了不少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之前新军、边军的几批武器装备都是委托华西公司购进的,价格便宜质量精良,谁都说好用,所以还是委托你们让人放心。”
“啊!?师伯,这可不是一笔小生意,而是整整两百万的大单子!从谈判到签合同,再到机器运回来,估计起码要一年时间。”萧溢茗很客观地说明情况。
赵尔巽毫不在意,轻捻胡须道:
“一年已经算快的了,你知道张之洞当初办湖北枪炮厂,买机器要等多久吗?三年啊!付完定金还不行,得付完全款机器才陆续运到。云南机器局就更久了,投资两百五十万,花了三年半机器才到,之后安装调试又是大半年,去年初才开始正式生产,你们只用一年算是快的了。”
萧溢茗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这笔交易,仅是正常佣金就能赚个十几万,今后与兵工厂合作不知还要赚多少,对华西公司、对兵工厂来说都是大好事,完全是个双赢的格局,还能通过这份大订单,从德国人手里免费拿到几项枪炮生产技术。
C!。
第五十七章 送别(上)
【第三更!
恳请大家节的时候,登陆起点的账号,顺手收藏并推荐几票!谢谢!】
“溢茗啊,有心仪的姑娘了吗?”赵尔巽突然问起这事,吓得萧溢茗差点儿被滚茶给烫着。
小心翼翼地把盛满香茶的小瓷杯递给赵尔巽,萧溢茗想了想,低声回答:“有了。”
“哦!?哪家的姑娘这么有福气?”赵尔巽兴趣大增。
“我姐,就是当年从大街上把我抱回家,治好我的病、养活我的那个姐姐。”萧溢茗第一次对人说出自己的心事,一张脸瞬间变得通红。
赵尔巽定定看着萧溢茗好一会儿,直看得萧溢茗心如擂鼓忐忑不安,才喝下口茶水,将茶杯轻轻放下,点头赞道:“好!好啊!贫贱不能移,果然是个纯良仁厚知恩图报的好男儿,好!”
萧溢茗顿时放下心来,低声说道:
“师伯,我姐姓易,祖籍苏州,祖上被流放过来的,一口江浙话说得还tǐng利索。她其实tǐng漂亮的,能写会算,吹拉弹唱无一不精,刺绣手艺更是一绝,虽然脸颊上被开水烫伤留下块疤痕,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有损她的美丽她为人很善良,这两年在大街捡七八个孩子回来收养,大的已经上小学,小的也很听话,要是晚上我回家早,几个小家伙还跑来给我捶背。”
赵尔巽望着一脸深思的萧溢茗,欣慰不已:“打算什么时候办喜事啊?”
“早着呢,小侄才二十岁,再等几年吧。”萧溢茗摇摇头道。
赵尔巽眉头一皱:“这可不好,你姐大你几岁?”
“三岁半,看起来还没我显老呢。”萧溢茗轻声回答。
赵尔巽不由莞尔:“混小子,你那不叫显老,叫成熟!不过,这女人上了二十就不好再拖了,这事你得自己把握,别大大咧咧的伤了人家女孩子的心。”
萧溢茗重重点头:“我记住了,师伯。”
回到自己家里,已是夜深人静,萧溢茗端着杯茶坐在阳台上,静静地望着夜空,心里想的却是兵工厂大笔采购的事情。
眼看bō及全国的巨大动dàng即将到来,此时花这么一大笔巨额采购有些不合时宜,说不定一套套先进的军工生产设备买回来,整个天下已经变了个模样。
可是要是不买,无疑会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两百万可不是笔小数目,整个华西集团今年也就两百八十万左右的利润,所以这两百万无论是对四川的工业还是对自己都太重要了。
既然这样,那只有买了!
真要是变了天,可能更好,不敢说趁乱全部吞下来,哪怕吞下一部分,对自己、对华西集团都有巨大的帮助,说不定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最为关键的一步!
有内疚?正常人都会有,完全可以通过此后的努力,回报交出这笔巨大财富的父老乡亲,如果放弃了,什么也不用谈了。
拿定主意的萧溢茗心情轻松许多,可转眼间又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前天无意中听袁金铠透lù这样的消息:
东北边境鼠疫爆发,日俄两国都想趁机要挟清政府,争取东三省的更大利益,而东三省总督锡良劳累成疾,已经倒在chuáng上一个多月,很可能再也无法视事,朝廷有人建议,急调熟悉东北并拥有巨大声望的赵尔巽前往接任。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自己的师伯过完年就得北上,要是他就此离开,自己该怎么办?总不能继续待在总督衙门吧?新来的总督谁不带着自己的一群心腹上任?兵备处这个富得流油的肥缺,肯定不再是自己的了。
总不能继续干修修补补的杂活吧?跟随赵尔巽北上肯定不行,自己的家业和亲友都在成都,想走也狠不下心来,何况放弃一个成熟的根据地,到陌生的地方去从头再来,绝不是一个聪明人该做的选择。
那么,自己该怎么办?萧溢茗一时间陷入进退两难的思索中。
辛亥年的春节刚过,北京朝廷的嘉奖令和最新邸报立刻到来,在全国各省税收总额普遍停滞和倒退的情况下,唯有四川和浙江与去年持平。
四川官场一片沸腾,各级官员笑逐颜开——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意味着很多人即将获得朝廷的嘉奖,大批官员快要升官了。
没有几个人知道,去年四川全省完成的税收总额实际上是五千一百万,这个数字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雁过拔毛之后的结果,之所以公布出来的数字与上年度的四千两百万持平,完全是总督赵尔巽授意下的结果——盈余的九百万被悄悄移到下一年度的“历年应缴未收”账目中。
四川各级官员没能高兴几天,朝廷户部和军部联合下发的公文再次到达:
一、四川全省需分担受灾的甘陕和湖南各省赈济款共三百五十万元;二、在维持例行上缴朝廷税赋的基础上,再增缴用于陕西新军扩编缺额五十万元。
总督府正堂,官升一级的数十文武官员仍在兴奋之中,赵尔巽望向喜气洋洋的众文武,示意袁金铠宣读朝廷的旨意。
袁金铠大声宣读,堂上随之一片寂静。
待袁金铠收起公文,堂上随即一片哗然,愤怒的重庆知府钮大人甚至喊出“乌纱帽不要也不能答应”的气话,堂上众人齐声附和。
大家都是浸yín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了,谁不知道所谓的“分担三省赈灾款”、“增缴陕军缺额”全是屁话,这根本就是朝廷巧立名目盘剥地方的借口,几乎年年如此花样翻新的索求无度,怪不得越来越多人对贪得无厌的朝廷感到失望。